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慢性炎症是促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运用膳食来源的具有抗炎活性的植物化学物来防治NCDs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大豆皂甙(SS)是来源于大豆及其制品中的一类五环三萜类植物化学物,近年来,研究表明SS具有体外抗炎活性。然而,有关不同SS单体的体内抗炎活性鲜见报道,亟待进一步证实。目的通过建立两种小鼠体内慢性炎症模型,研究三种SS单体(SS-A1、SS-A2与SS-I)对炎症标记物的调节作用,旨在弄清它们在小鼠体内的抗慢性炎症活性,为合理利用SS防治NCD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将72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12只/组),对照组3组,注射生理盐水;处理组3组,尾静脉间断(1次/周)注射低剂量脂多糖(LPS),分别处理6周、8周和10周,分析炎症标记物含量以确定建立慢性炎症模型的处理时长。(2)将135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9组(15只/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第2-9组注射低剂量LPS,共8周,然后分别再用生理盐水、阿司匹林及不同浓度的SS-A1、SS-A2与SS-I灌胃8周,分析炎症标记物含量。(3)将225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5只)和高脂组(200只),饲喂18周,按体重和肥胖度确定肥胖小鼠,并每组屠宰10只分析炎症标记物含量。(4)将选出的120只肥胖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5只,分别饲喂含阿司匹林以及不同浓度的SS-A1、SS-A2及SS-I的高脂饲料8周。分析炎症标记物。(5)数据采用SPSS 20.0分析,结果以x±SD表示。结果(1)LPS处理8周和10周的ICR小鼠血清或组织(肝、肾、肾周脂肪与睾周脂肪)中的炎症标记物(TNF-α、IL-6、iNOS、COX-2、NO和PGE2)的含量或mRNA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我们选择8周作为ICR小鼠慢性炎症模型的建立时长。(2)高脂饲料饲喂18周,按体重和肥胖度的双重标准选择120只肥胖小鼠进入后续干预实验;肥胖小鼠血清或组织中的炎症标记物含量或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p<0.05)。(3)在两种小鼠慢性炎症模型中,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血清或组织中炎症标记物含量或mRNA表达量(p<0.05);SS-A1、SS-A2与SS-I也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炎症标记物含量(p<0.05),但未发现浓度依赖效应,它们还可增加血清中抗氧化酶SOD和GSH-Px的水平(p<0.05);SS与阿司匹林的抗炎活性未发现有规律的高低差异性。结论(1)以 TNF-α、IL-1β、IL-6、iNOS/NO、COX-2/PGE2 作为炎症标记物,低剂量LPS间断尾静脉注射ICR小鼠8周和高脂饲喂C57BL/6J小鼠18周均可诱导建立体内慢性炎症模型。(2)在两种小鼠体内慢性炎症模型中,SS-A1、SS-A2和SS-I均可抑制炎症标记物的含量或mRNA表达量,表明它们在小鼠体内具有抗慢性炎症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