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达到了空前的程度。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再加上高校“先就业、后择业”就业策略的引导,部分大学毕业生仓促就业,而在职业适应期内就频繁离职,工作稳定性极差,给自身、学校和企业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大学生员工参加工作的前3年定义为职业适应期,分析这一时期大学生员工的择业标准、工作满意度、择业标准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差距以及离职影响因素等,探寻他们频繁离职,不能在企业稳定发展的原因,并多角度思考相应的稳定策略。通过实证调查,本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员工在职业适应期内出现离职的情况比较突出,工作稳定性较差,不同类型大学生员工的工作稳定状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类型大学生员工在择业标准和工作满意度的总体特征和部分具体项目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员工的择业期望值与对实际工作的满意度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发展因素和经济收入等保健因素方面的差距比较显著。不同类型大学生员工产生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在总体特征上较相似,在具体项目上有不同的侧重。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普遍认为要保持工作稳定性首先还是要从自身做起,采取个体层面的应对策略,其次是企业层面,最后才是学校层面的应对策略。本研究在大学生员工对自身工作稳定性措施的认识基础上,从多角度对措施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大学生个体层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职业竞争力;自觉强化职业规划意识,准确定位职业目标;端正工作态度,理性对待职业发展。企业层面要科学招聘,提高招聘效果;规范管理,为大学生员工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对症下药,帮助大学生员工克服就业初期的不适应现象。学校层面要转变职业指导政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理念;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加强职业指导专业化建设,提高职业指导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