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粘膜下浅层癌极少与转移相关,内镜下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粘膜下深层癌有较大风险发生淋巴结转移,须行外科手术切除。对结直肠肿瘤进行术前评估的检查方法以放大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和超声内镜为主。以上三种内镜技术均可以有效地评估病变性质和浸润深度,但目前何种内镜检查在评估结直肠早癌的浸润深度方面更具准确性仍无定论。较少有报道关注于三种内镜检查评估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LST)病变深度。因此,我们进行了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以对比窄带成像技术、放大染色内镜与超声内镜这三种内镜技术判断结直肠LST病变深度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临床试验。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完善了放大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超声内镜三种内镜检查,接受了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治疗并获得术后病理结果;患者在术后第3、6、12、24个月进行了随访。本研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放大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超声内镜对LST病变深度术前评估的准确性。结果共纳入101例LST病变,男性52例,女性49例,男女比例为1.06:1。年龄范围为40~82岁,平均发病年龄为61.92±1.01岁。病变分布于盲肠10例(7.9%),升结肠17例(16.8%),横结肠10例(9.9%),降结肠8例(7.9%),降乙交界1例(1.0%),乙状结肠5例(5.0%),直肠50例(49.5%)。结节混合型72例(71.3%),颗粒均一型10例(9.9%),平坦隆起型15例(14.8%),假凹陷型4例(4.0%)。病变的大小范围为10~80mm,平均大小为33.56±17.30mm。EMR切除8例(7.9%),ESD切除84例(83.2%),外科手术9例(8.9%)。术后病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5.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7例(86.1%),粘膜下浅层癌4例(4.0%),粘膜下深层癌5例(5.0%)。放大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及超声内镜判断结直肠LST病变深度的准确率分别为83.2%(84/101)、89.1%(90/101)、62.4%(63/101),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放大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的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超声内镜(P<0.001)。超声内镜在判断<40mm和≥40mm两个组LST病变深度的准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变大小是超声内镜判断LST病变深度准确率的影响因素(P=0.001,OR=7.611)。结论放大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判断结直肠LST病变深度的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超声内镜。病变大小可能是超声内镜判断结直肠LST病变深度的准确率的影响因素之一。放大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能够较好的评估结直肠LST病变深度,超声内镜可作为评估的备选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