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4479786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可吸收性聚乳酸管作为神经桥接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已被普遍认可;本文介绍可吸收性聚乳酸管管壁厚度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用wister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每只大鼠左侧股后人为造成10mm坐骨神经缺损,A组植入0.1mm管壁厚度的聚乳酸管桥接坐骨神经缺损,B组植入0.3mm管壁厚度的聚乳酸管,而C组植入0.5mm管壁厚度的聚乳酸管桥接坐骨神经缺损,同时管内植入相同浓度的7天龄乳鼠的雪旺细胞(SC)和白芨胶(BSG)混合液,旨在提高三种管内神经再生率。术后进行大体标木观察,术后8周进行电生理学测定、并于术后第8周、12周进行显微解剖学、组织学等检查。结果 管壁为0.3mm的聚乳酸管内有较多的再生神经纤维,能更好地促进轴突再生及轴突髓鞘化,提高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三个月内管壁变薄,但无软化变形;而管壁厚度为0.1mm及0.5mm的聚乳酸管内再生神经纤维较少,三个月后管壁厚度为0.1mm聚乳酸管残缺不整,管壁大部分被吸收,0.5mm厚度管壁的聚乳酸管有膨胀现象,管壁周围有较多碎屑残片。结论 壁厚0.3mm的聚乳酸管可更好地促进神经纤维再生,能更好地促进轴突再生及轴突髓鞘化,提高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为周围神经缺损再生的最佳管道。
其他文献
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发生率高,致死率、致残率高,后遗症多,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一种疾病,也是创伤医学、急救医学、康复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弥漫性轴突损
<正>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杭州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水交汇口,是杭州市历史地段
周围神经损伤后疗效不佳是骨科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以往认为主要原因是神经吻合技术难度大、效应器官发生废用性萎缩等。近年来发现神经损伤后相应的脊髓神经元退变,严重时甚至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以及0. 25°×0. 25°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710号台风"海棠"残余环流北上引发的东北地区北部的大暴雨过程
目的 探讨太极拳运动对在职1级高血压患者情绪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7年5月在浙江医院初诊的在职高血压患者20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
目的 高位肛瘘在国内外肛肠外科中都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故一直是肛肠外科医师研治的重点。在高位肛瘘的治疗方法中,具有代表性手术方式是低切高挂术,该术式临床应用也最广泛,但
<正>2017年,继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之后,农作物面积产量调查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传统的面积调查升级为利用PDA和无人机开展作业的集"天、空、地"为一体的立体式农作物面积遥
随着当今时代消费的“二元结构”变化,消费的目的逐渐倾向于后者,意识形态的消费,而意识形态的消费即是符号的消费,广告符号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广告符号学最初
急性脊髓损伤之后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在这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中,嗜中性粒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嗜中性粒细胞主要存在于急性脊髓损伤(SCI)后出血和组织坏死区域,创伤后大量中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和脊髓损伤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甲强龙干预急性脊髓损伤的机制是否和对上述两种细胞因子起抑制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