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空间的核心价值在于营造场所,促进交流、激发人的行为乃至于产生叙事和意义。当下,新媒体技术、网络环境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活的物理环境受其影响不断发生多样性的变革。建筑不能离开场所独自产生精神意义,媒体建筑作为物理空间与数字网络的链接媒介亦是如此。媒体建筑从城市大屏幕发展演变而来,起初重视个体的技术实现与自身艺术效果的表达,至今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重视媒体建筑在场所环境中的作用与影响。愈加系统化的社会发展下,优秀的媒体建筑设计应根据其目的与意义,统筹、平衡其中的物理环境与网络环境。赛博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关系已是热议话题,而如"数字化场所营造([Digital Placemaking)"一词,国际上早在2004年被Glenn Harding提出,但国内无人问津,直至2016年11月常志刚教授在2016年亚洲城市与建筑国际学术年会上明确提出了"数字化场所营造"的概念。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数字化场所营造(Digital Placemaking)的发展现状,从场所与数字化场所的基本对比出发,结合诸位学者观点及实际案例,归纳、梳理了数字化场所营造的基本要素,总结并结合广义上的数字化场所的概念与认知,对比传统场所的概念,扩展分析了数字化场所营造的基本三要素,即"场地"、"行为"、"事件"。根据数字化场所营造的基本要素,笔者总结出"事件"、"场地"、"意义"三类基本的数字化场所营造类型,希冀找到数字化场所营造实现的基本营造思路。最后一部分,笔者浅谈了 "因空间组织引发的营造边界"、"因媒介特性引发的营造边界"、"因社会意义引发的营造边界",对数字化场所营造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