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侵蚀及其引起的养分流失、土壤退化、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为全球关注,而且是关系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南方红壤丘陵区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生态脆弱地带。该区地貌起伏变化复杂、土地利用方式及植被覆盖多样,农业生产活动频繁,是我国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地区。本文选取江西省鹰潭市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28°15′N,116°55′E)附近的4个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土地利用方式分别为水稻田、旱耕地、20年的经济林地、翻耕林地。研究区一共布置了128个试验点,包括剖面样在内共280个样品,利用效率为62%的伽玛谱仪测试,单个样品测试时间约为8h,误差控制在10%以内,得到了137Cs在红壤地区4个小流域土壤中的空间分布。利用质量平衡模型和剖面分布模型,计算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土壤侵蚀速率:水田地为79.2 kg/hm2 a,旱耕地为83.1 kg/hm2 a,翻耕的林地平均侵蚀速率是1512kg/hm2.a,20年的经济林地则为1249 kg/hm2.a,荒地平均侵蚀速率为最高达3700 kg/hm2a。这些结果说明:水田地的水土流失速率低于旱耕地。梯田,对土壤保持有良好的作用;在旱耕地,坡度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荒地需要另外的水土防护措施;经济林地和翻耕林地的土壤侵蚀程度远大于耕地,也远小于荒地。尽管传统的林地起到一定的水土保持措施作用,但是在南方红壤的林地地区,如果不采取其他的水土保持措施,土壤侵蚀同样很大,可以把部分荒地和林地转为耕地类型。因而南方红壤地区今后应在林地土壤区采取土壤保护措施,进一步做好耕地上的水土防护措施,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为本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做贡献。总之,137Cs技术提供了一种在红壤地区计算土壤侵蚀速率的方法,为南方红壤地区的土地合理利用及评价提供有理论价值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