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耕地安全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耕地生态安全是保障耕地安全的重要前提。因此,从整体上对耕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摸清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动态变化特征和空间格局,探讨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利益群体的诉求,对保护耕地安全、优化耕地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论文以淮河流域主体区为例,选取2006年、2010年、2014年三期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改进灰靶模型、描述性统计分析法、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淮河流域主体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及时空间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农民视角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运用博弈论对主要利益群体进行合作博弈分析,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得到如下结论:(1)利用改进后的灰靶模型,从耕地压力、耕地状态、耕地响应三个角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淮河流域主体区进行了耕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改进后的灰靶模型从不同层面反应出耕地生态安全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使评价结果更加形象、真实、可靠。(2)研究期内,从整体上来看,淮河流域主体区耕地生态安全在逐年上升,安全状况正在逐渐改善向好,但区域差异呈现扩大趋势,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区耕地生态压力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耕地生态状态呈现“先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相对来说变化幅度不大;耕地生态响应从以第Ⅲ等级为主过渡到以第Ⅳ等级为主,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3)研究期内,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等级共经历了极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安全等级的变化过程。从空间上看,大部分区域耕地生态安全以临界安全为主,较安全地区呈现“跳跃扩散,数量增加,空间集聚”的态势;安全地区由无到有,仅有郑州市达到要求;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空间格局差异明显,各地区之间具有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4)根据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在0.5%的显著性水平上,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全局Moran’s I指数呈现正空间自相关性,相邻市域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集聚性;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高的地区的相邻区域其水平也高,反之,则低,说明提高某地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有利于带动周边区域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同步提高;根据耕地生态安全Monran’s I指数散点图和LISA聚集图可知,研究期内,淮河流域主体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空间集聚效应有所增强,但总体的空间分异保持平稳的态势。(5)开展了基于农民视角的调查问卷,通过对统计整理后的结果的分析,得到了农民对当前耕地生态安全的一些认知与态度。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和消费者是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利益相关群体,各主要利益群体之间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导致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冲突和利益失衡。通过对利益主体的利益结构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为保护耕地生态安全提供了新的政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