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膝关节半月板术后发生软骨损伤的相关因素研究目的 利用3.0T磁共振对关节软骨的成像优势,探讨膝关节半月板关节镜手术后发生关节软骨损伤相关危险因素,以辅助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改进手术方式,从而改善半月板损伤患者治疗的预后。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膝关节半月板关节镜手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性43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37.01±1.35岁,年龄跨度为13-76岁。入组标准:术前MRI诊断提示半月板撕裂、并无明显软骨损伤表现;半月板手术后3年内随访MRI的患者;首次接受关节镜手术。排除标准:膝关节先天变异、合并伤、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运动员;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肝肾等器官器质性疾病。所有患者均应用3.0 T Siemens Skyra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和膝关节专用线圈检查,选择的序列包含矢状位PDWI、矢状位T1WI、冠状位PDWI、轴位PDWI。MRI诊断软骨损伤的标准:软骨变薄、软骨表面不规则、出现裂隙或缺损、剥离。术后随访时间为3年,术前患者均有半月板的撕裂,无明显软骨损伤影像表现。以膝关节术后MRI表现有无软骨损伤分为两组:软骨损伤组和无软骨损伤组,分别评价患者年龄(<40岁、≥40岁)、性别(男/女)、BMI指数(<23、23-25、>25)、手术方式(修补/局切/全切)、手术部位(内侧/外侧)、半月板半脱位情况(有/无)、半月板撕裂类型(斜行撕裂/水平状撕裂/桶柄状撕裂/复合型撕裂)、撕裂范围(外1/3/内2/3/全部)、术后时间(0-12月/13-24月/25-36月)在两组间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统计组间差异,然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半月板关节镜术后发生关节软骨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总计入组的半月板术后患者为88例,其中软骨损伤组共43例;男性15例,女性28例:≥40岁16例,<40岁27例;BMI指数<23者9例、BMI指数23-25者1 1例、BMI指数>25者23例;半月板修补术3例,半月板局切术21例,半月板全切术19例;手术部位位于内侧半月板5例,外侧半月板38例;无软骨损伤组患者共45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大于40岁患者17例,小于40岁患者28例;BMI指数<23者23例、BMI指数23-25者8例、BMI指数>25者14例;半月板修补术20例,半月板局切术24例,半月板全切术1例;手术部位位于内侧半月板14例,外侧半月板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手术方式、手术部位及BMI指数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方式(P<0.05,OR值8.601)、BMI指数(P<0.05,OR值1.711)这两种因素与术后软骨损伤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结论 患者的性别、手术部位、手术方式、BMI指数可影响术后软骨损伤的发生,其中手术方式、BMI指数与术后发生软骨损伤具有一定相关性。第二部分基于3.0 T MR评价膝关节半月板不同术式与软骨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目的 通过3.0T MRI评价膝关节半月板不同术式术后发生软骨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对半月板术式的优化选择。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观察半月板术后发生软骨损伤的86例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其中女性54例,男性32例,平均年龄38.13±1.30岁,年龄跨度为15-66岁。入组标准:术前MRI诊断提示半月板撕裂、并无明显软骨损伤表现;首次接受关节镜手术;半月板手术后3年内随访MRI的患者,术后MRI影像提示软骨损伤。排除标准:膝关节先天变异、合并伤、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运动员;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肝肾等器官器质性疾病。所有患者均应用3.0 T Siemens Skyra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和膝关节专用线圈检查,选择的序列包含矢状位PDWI、矢状位T1WI、冠状位PDWI、轴位PDWI。根据手术方式划分为半月板修补组(7例)、半月板局切组(47例)、半月板全切组(32例),利用MRI影像资料中PDWI-FS加权图像观察术区关节软骨的形态及信号对关节软骨损伤程度进行分级(Ⅰ-Ⅳ)。利用SPSS 25.0分别对各组间与关节软骨损伤分级之间进行卡方检验,再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统计方法探究不同手术方式与术后软骨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半月板修补组与局切组(χ2=8.101,P=0.044)、半月板修补组与全切组(χ2=11.914,P=0.008)、局切组与全切组(χ2=8.688,P=0.034)三组间术后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方式与软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349,P=0.001),半月板全切术后发生软骨损伤的程度较重。结论 膝关节半月板术式的不同与术后软骨损伤程度存在相关性,尽可能的修补半月板、或保留部分半月板组织,对于术后降低软骨损伤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术式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