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蓝狐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体外培养方法,本试验分别采集蓝狐粪便和结肠内容物进行高通量测定,选择三种不同的培养基对蓝狐粪便及结肠内容物进行体外富集培养、传代培养,通过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蓝狐肠道菌群多样性并确定最优的体外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蓝狐肠道细菌的功能以及在营养物质代谢过程中作用提供微生物学基础。本研究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蓝狐粪便菌群多样性分析本试验随机选取8只健康育成期(5-6月龄)雄性舍饲蓝狐,采集新鲜粪便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蓝狐肠道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只健康的蓝狐的操作分类单元(OTU)范围为468~574,归类于16个门的209个属。在门水平上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为主。在属水平上以链球菌属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乳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巨型球菌属、柯林斯菌属、Blautia、拟杆菌属。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蓝狐具有复杂的肠道菌群结构,且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第二部分:蓝狐粪便菌群体外培养方法的比较研究除去第一部分中肠道菌群差异性较大的两只蓝狐,采集剩下的6只蓝狐的新鲜粪便。用A、B、C三种培养基对蓝狐新鲜粪便进行富集培养,连续培养三代后,用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分析培养液中菌群结构。结果表明,A、B、C三种培养液中菌群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Alpha指数分析表明,在连续传代培养三代后,A培养液中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C培养液中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B培养液中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与A、C培养液的菌群结构相比,B培养液中的菌群结构较单一。对于蓝狐粪便菌群,A培养基富集得到的细菌多样性较丰富,其次是C培养基,B培养基富集得到的细菌多样性最低,因此A培养基可作为蓝狐肠道细菌体外培养的富集培养基。第三部分:蓝狐结肠菌群多样性分析及其体外培养方法验证随机选取7只健康育成期(3-4月龄)雌性舍饲蓝狐,采集结肠后端内容物。液氮速冻后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蓝狐结肠菌群结构进行分析。另外选择A、B、C三种培养基对新鲜的蓝狐结肠内容物进行富集培养,连续培养9代后,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培养基中菌群结构。结果表明,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A、B、C三种培养基对蓝狐结肠微生物进行富集培养后的菌群结构发生了改变。通过Alpha指数分析表明,A培养液中菌群组成的丰度及多样性最高,其次是C培养液中菌群组成的丰度及多样性,B培养液中菌群组成的丰度及多样性最低。通过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A培养液中菌群组成的丰富度较高,B、C培养液中菌群组成较单一。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A、C培养液中的菌群组成趋于稳定,但B培养液中的菌群逐渐消失。通过PICRUSt基因预测分析表明,A培养液中菌群功能基因与蓝狐结肠菌群功能基因相似度高,而B、C培养液中菌群功能基因与蓝狐结肠菌群功能基因差异性较大。对于蓝狐结肠菌群,A培养基富集得到的蓝狐结肠菌群多样性较丰富,其次是C培养基,B培养基富集得到的菌群多样性最低,该结果与蓝狐粪便体外培养结果一致,因此A可作为蓝狐结肠菌群体外培养的富集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