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P辐射增敏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shha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研究目的:DNP(2,4二硝基苯酚)是一种能抑制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能通过抑制ADP的磷酸化过程而抑制细胞的能量代谢,而只能以热能的方式散发出去,曾经作为减肥药物而广泛使用。肿瘤细胞是一种高耗能的细胞,同时肿瘤细胞受到射线照射以后,其自身的生长增殖以及对辐射损伤的修复都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可以设想使用DNP,通过抑制细胞能量的生成,抑制受损伤肿瘤细胞的修复增殖,从而达到辐射增敏的效果。本文拟通过研究DNP对Hela和KB细胞的效应,评价该药物的辐射增敏能力,探讨其产生增敏效应的可能相关机制,为研发新的辐射增敏药物提供实验数据。方法:MTT实验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DNP对Hela以及KB的生长和增殖能力的影响。然后选择200μmol/L DNP浓度继续实验,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证实DNP是否能够诱导辐射增敏效应;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对Hela、KB细胞的周期分布影响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通过使用PDMPO溶酶体黄/蓝色荧光探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溶酶体内p H变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后Hela和KB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的变化,尤其是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堆积的形成。结果:DNP对Hela和KB细胞生长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KB细胞更为敏感;DNP具有明显的辐射增敏作用,对两种细胞的增敏比SERD0分别为1.45和1.18。Hela和KB细胞在单纯药物作用24h后,或者联合4 Gy X线照射后,细胞G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上升,产生了G2/M期的细胞阻滞。线粒体膜电位检测也发现,无论是单独药物作用,单纯4Gy照射,或者4Gy X线照射后联合药物作用24h,均能使低线粒体膜电位的细胞比例升高,药物联合射线后效果更加显著。与对照组相比,DNP作用后的Hela、KB细胞内均发现自噬小体和溶酶体聚集,KB细胞更加明显增多;KB细胞溶酶体内PDMPO溶酶体黄/蓝色荧光探针的蓝色荧光强度稍高于对照KB细胞组,说明药物作用后,溶酶体的p H值也受到了影响,而Hela细胞未能明显观察到荧光的显著变化。结论:DNP能够诱导产生辐射增敏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DNP诱导细胞G2/M期周期阻滞,导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而抑制线粒体功能,细胞溶酶体p H向偏中性变化,增加细胞自噬效应,促进细胞启动死亡过程等。DNP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辐射增敏剂。
其他文献
1、玛咖在温室大棚中进行早春育苗,采取拌土撒播的播种方式,种子用种量5~6 g/666.7m2,育苗温度控制在25℃左右。2、苗期管理严格控制育苗盘中的水分,及时清理杂草,在苗龄30 d
数字教材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数字教材的研发利于探究教学的开展,探究教学可以弥合数字教材的固有缺陷,如此使得数字教材与探究教学整合成为可能。基于此,扫描基于数
【目的】研究AML1-ETO在体外对DNA修复功能的影响及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K562、HL60、293T细胞转染AML1-ETO、PML-RARa质粒后,4Gy放射线处理细胞,孵育30min后Western blo
背景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AL主要类型之一,是起源于
目的:喉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是其最主要的病理学类型,约占99%。LSCC的发病率最近几年有所升高。因此探
冯骥才从小说创作到非虚构写作,从个人收藏转而在全国呼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呼吁保护古村落等,表现出他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爱之深痛之切的隐忧以及个人责任。从《铺花的歧路
20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分为四个时期。其中 ,2 0世纪 2 0至 40年代 ,是近代文学研究的第二时期 ,也是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时期 ,以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鲁迅的《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PP1R14D蛋白的表达,并研究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从而为探讨
从经济社会支撑能力、农村经济结构、资源节约利用、环境友好4方面选取23个指标构建两型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1993—2010年湖南两型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
[目 的]探讨Kazal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5(SPINK5)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发生或发展中的作用地位,以期发现皮肤黑色素瘤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