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择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国家自然保护区,调查了保护区内以及毗邻区大型真菌种类,资源生境和功能类型,并对地区大型真菌的优势种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大型真菌多样性以及均匀度。统计并计算了不同保护强度(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保护区外)和三种不同林型(杂木林,白桦落叶松林,落叶松林)的大型真菌多样性变化和生境功能组,此外还有乔灌草个体大小以及多样性特征的变化差异。研究大型真菌资源多样性与森林特征的关系,能够在保护森林中乔灌草的同时,保护大型真菌资源的多样性。利用方差分解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该地区大型真菌与森林特征(保护措施,林分特征和土壤指标)的关系,得出结论如下:(1)经调查鉴定共有207种(8目,23科,74属)大型真菌。优势科有口蘑科(47种,占比22.7%),红菇科(31种,占比14.98%)。食用菌有111种,药用菌49种,总共占比达到60%以上。对比邓兴林版本的大兴安岭大型真菌资源名录,本研究菌种均增加了 92种。大型真菌丰富度指数,主要集中分布于5以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多集中在1-5之间,Simpson多样性指数MD在0.75-0.9之间占69%,最大值没超过0.95;大型真菌Pielou均匀度指数ME主要集中在0.5-1.75之间,均小于2。(2)对于多数真菌指标来看,保护区内并没有比区外有更高大型真菌多样性;其中实验区中的食用菌、土生菌、大型真菌丰富度和香浓维纳指数最高,而核心区、缓冲区和保护区外多不存在显著差异。按照演替从杂木林、白桦落叶松到气候顶级落叶松林的林型变化,药用菌、木腐菌、毒菌、功能未明菌、生长枯木真菌、枯枝落叶菌数量多降低,而土生菌则有增加趋势;白桦落叶松林有最高的食用菌和丰富度、香浓维纳指数、均匀度等多样性指标。林型演替进程伴随乔木、灌木高度变矮、密度降低、树种多样性和分布均匀度降低、灌木盖度和密度增加,而灌木丰富度与多样性变化不大,而草本密度、盖度和相对多度以及多样性降低明显。整体表现来说,杂木林中草本比较浓密,树木较高且密。(3)森林特征与大型真菌的方差分解分析中得出,保护措施、林分特征、土壤指标三大组对于解释大型真菌变化的影响贡献率最大的是林分特征,达到60%。经过冗余分析得出,林分特征中的乔木密度、灌木冠幅和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是林分特征中的主要因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群落与顶极植被越接近,保护强度越强,且保护位置靠近东南地区(低经纬度),海拔越高,有利于大型真菌的保护。土壤N差异是真菌差异自主要的解释单一因子。综上,大兴安岭地区真菌资源丰富,探究影响大型真菌的森林特征能够为保护区的森林经营管理提供指导,并为大兴安岭地区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