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2014年,全球有120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病症,截止2014年底,约有3690万名艾滋病毒携带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我国是全球艾滋病流行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正确认识艾滋病空间分布特征对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空间分析技术探讨我国HIV/AIDS疫情的空间分布模式,确定HIV/AIDS疫情热点区域,揭示HIV/AIDS疫情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流行规律,并用回归模型分析艾滋病发病率的影响因素,为相关专家制定科学的、区域化的艾滋病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3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AIDS发病率数据以及1985-2013年HIV/AIDS累计报告人数资料,提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4个人口统计、社会经济、交通和医疗方面的数据,建立我国各省综合信息数据库。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自相关分析、主成份分析以及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所采用的软件包括Excel 2003、SPSS 21.0、ArcGIS 10.2。结果1 HIV/AIDS疫情专题图2013年我国HIV/AIDS疫情呈现聚集性分布,疫情较严重的区域集中在中国的西南部地区,低流行区域集中在中国的东北、中北部地区,以及西部的青海省和西藏。2空间自相关分析AIDS发病率和HIV/AIDS累计报告人数的Moran’s I值分别为0.075和0.203,P<0.05,说明HIV/AIDS疫情存在正相关性。3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AIDS发病率“高—高”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和广西,即这些地区AIDS发病率高,其周围区域的AIDS发病率也较高;HIV/AIDS累计报告人数的“高—高”聚集区域为云南和广西,河南省位于“高—低”聚集区域。4热点区域分析AIDS发病率局部Gi*统计量表明,显著高值聚集区为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和海南,形成AIDS发病率的“热点区域”。显著低值聚集区域为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内蒙古和辽宁,这些省份为AIDS发病率的“冷点区域”;HIV/AIDS累计报告人数局部Gi*统计量表明,显著高值聚集区为重庆、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和海南,形成HIV/AIDS累计报告人数的“热点区域”,显著低值聚集区域为内蒙古。5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和决定系数R2在不同地区取值不同,经济系数在大多数省份为负值,变化范围为(-1.190,0.123);医疗系数在各省水平上均为负值,变化范围为(-1.652,-0.006);交通系数在省级水平上均为正值,变化范围为(0.098,2.385);决定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012,0.271)。结论1中国2013年HIV/AIDS疫情分布呈空间聚集现象。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2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筛选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AIDS发病率影响因素时,其结果体现出我国各省份经济、交通、医疗水平对AIDS发病率的影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