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芪是一种传统中药,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性温,味甘,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敛疮生肌,益气补中之功效。主要用于食少便塘,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创口久不愈合,是临床常用中药。本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对黄芪的植物学、植物资源的研究,本草考证,化学成分研究,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综述了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概况,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进展。第二部分黄芪的实验研究1.对黄芪的有效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硅胶柱分离,从黄芪中分离得到2个异黄酮类成分,经鉴定分别为芒柄花素和毛蕊异黄酮。2.采用正交实验优选出黄芪中异黄酮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3.对黄芪的有效部位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总皂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大孔树脂法进行富集,总皂苷含量达40%以上,并以芒柄花素为对照品,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经测定其总皂苷和总黄酮含量达到50%以上。4.进行了黄芪药材的LC指纹图谱研究。采用HPLC检测方法,分别采用蒸发光检测器和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对同一产地10批药材和不同产地的药材进行了研究,分别建立了指纹图谱。5.通过将有效部位对大鼠进行灌胃,一定时间后分别取血及各个脏器,用LC-MS联用仪对其进行检测,确定入血成分,为进一步明确其有效成分奠定了基础。6.建立黄芪石油醚提物的脂肪酸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GC-MS法测定黄芪石油醚提物中的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的含量。第三部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