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心肌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脏的电活动、机械力学活动障碍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最终引起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并伴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随着冠心病治疗手段的进步特别是介入技术的普及、成熟,急性心梗死亡率下降,冠心病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长,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病率还将进一步上升。但至今缺血性心肌病远期预后仍无明显改善,因此成为临床治疗的热点之一。尽管对于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但针对老年人这一特定年龄层次的研究尚少。目前我国人口结构正快速进入老龄化,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加。老年人群心血管系统多发生退行性改变,且往往合并多器官疾病,致使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危重,预后较差。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已经日渐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目的:通过将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无心脏收缩功能减低的患者相对照,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以期为临床诊疗策略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大规模临床试验提供初步数据。
方法:
1.研究对象:调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二五二医院及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
2.研究方法:(1)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设计了可能与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相关的调查表,记录所选病例的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心率(HR)、血压、职业、文化程度、婚姻、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空腹血糖受损史、冠心病病史、脑卒中史、高尿酸血症、贫血、神经精神症状、房颤、室性心律失常、室内传导阻滞;血液及生化检查结果记录:红细胞数值(RBC)、血红蛋白浓度(HG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HDL-C、TG/HDL-C、血尿酸水平、血钾、血钠;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I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主动脉内径(AO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质量(LVMAS)、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E值)、舒张晚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A值)、计算E/A值,检测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弥漫性室壁运动减低、主动脉瓣钙化、心尖圆钝变薄、瓣膜返流情况(包括二尖瓣、主动脉瓣);记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包括:发生病变冠状动脉、是否有多支病变、是否有弥漫病变、是否有完全闭塞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情况,依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和强度计算冠脉造影积分(2)依心脏超声心动图所测LVEF,将患者分为缺血性心肌病组(LVEF<40%)和对照组(LVEF≥40%),剔除心脏瓣膜疾病患者;(3)建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数据库,应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结论:
1.吸烟及糖尿病是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2.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伴发房颤、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等多种临床表现并对疾病转归产生不利影响。
3.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左室结构和功能损害更加严重。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不仅存在明显的心脏重塑,其大血管和瓣膜损害也较严重。
4.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弥漫病变、完全闭塞且缺乏侧支循环可能是预测缺血性心肌病的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