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价铬(Cr(Ⅵ))和二氯苯都是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的典型环境污染物,在化工园区集中排放的废水中常检测出二者的存在,其无害化治理是环境领域的难题。本课题使用实验室前期筛选的两株优势耐镍专利菌株(以下简称为“优势菌剂”)——Bacillus cereus FNXJ1-2-3(GCMCC9683,ZL201510291867.1)和Mucor circinelloides FNZJ3-2-2(GCMCC9684,ZL201510293835.5)为研究对象,首先分别在LB培养基中研究两株优势菌剂对Ni(Ⅱ)和Cr(Ⅵ)的耐受性和去除能力,发现它们都具有很高的Ni(Ⅱ)耐受性,虽无法有效降低废水中Ni(Ⅱ)的浓度,但对Cr(Ⅵ)却有良好的去除效果。通过两株优势菌剂对Ni(Ⅱ)和Cr(Ⅵ)的去除能力和菌株生长表现,发现它们均具有处理Ni(Ⅱ)和Cr(Ⅵ)混合废水的潜力和选择性去除Cr(Ⅵ)的能力。随后,研究两株优势菌剂单独去除Cr(Ⅵ)的单因素培养条件,通过数学模型拟合、扫描电镜、XPS表征分析等多种手段评价和分析了两种优势菌剂对Cr(Ⅵ)的去除性能和机制。接着,在去除Cr(Ⅵ)的适宜条件下,研究了它们对混合二氯苯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FNZJ3-2-2菌株对Cr(Ⅵ)和二氯苯去除能力都强于FNXJ1-2-3菌株,因此选择FNZJ3-2-2菌株作为同时去除Cr(Ⅵ)和降解二氯苯(以下简称为“除铬降氯”)的试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在以二氯苯为唯一碳源的含Cr(Ⅵ)无机培养基中,进一步优化FNZJ3-2-2菌株的除铬降氯特性,确定开环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前期筛选出的两株耐镍菌株Bacillus cereus FNXJ1-2-3和Mucor circinelloides FNZJ3-2-2对Ni(Ⅱ)和Cr(Ⅵ)的耐受性及去除能力。两株菌分别能耐受90mg/L和200 mg/L的Ni(Ⅱ),50 mg/L和100 mg/L的Cr(Ⅵ),两株菌对Cr(Ⅵ)均有去除效果,但是不能去除或富集Ni(Ⅱ),因此被称为耐镍菌。两株菌在Ni(Ⅱ)-Cr(Ⅵ)混合废水中均能保持良好的生物活性,在30 mg/L的Cr(Ⅵ)和30 mg/L的Ni(Ⅱ)的混合废水中对Cr(Ⅵ)去除率最高,FNXJ1-2-3和FNZJ3-2-2分别为87.68%和88.6%。当两株菌构建复合菌剂时,单一菌株对Cr(Ⅵ)的去除效果高于不同菌含量配比的复合菌剂,所以两株菌不适合作为复合菌剂使用。(2)在单因素试验得到的优势菌株的适宜除Cr(Ⅵ)条件下,FNZJ3-2-2菌株对Cr(Ⅵ)的去除能力强于FNXJ1-2-3菌株。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FNXJ1-2-3在10 mg/L的Cr(Ⅵ)去除速率为3.401×10-2 mg L-1 h-1,在50 mg/L时为3.100×10-4 mg L-1 h-1。FNZJ3-2-2菌株在20 mg/L的Cr(Ⅵ)去除速率为7.310×10-3mg L-1 h-1,在60 mg/L时为6.383×10-4 mg L-1h-1。FNXJ1-2-3菌株对铬的吸附行为拟合Langmuir等温模型良好,R~2=0.998,最大吸附容量21.008 mg/L,FNZJ3-2-2菌株对铬的吸附行为拟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良好,R~2=0.999,1/n=1.015,比较容易吸附。FTIR结果表明,两株菌主要通过官能团之间的配合,如氨基、甲基、羰基、磷酰基和多糖C-O伸缩振动等来实现与Cr的结合。XPS结果表明,两株菌的细胞内外均存在Cr(Ⅵ)→Cr(ⅡI)→Cr(0)的过程,随着Cr(Ⅵ)浓度的升高,两株菌的铬还原酶ECrⅥ→ⅡI,ECrⅡI→0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3)通过研究细胞不同组分对Cr(Ⅵ)的去除,发现其去除Cr(Ⅵ)至少有四条途径,(1):与表面官能团、胞外聚合物的相互作用。(2):离子通道的作用。(3):铬还原酶的作用。(4):由营养物质(培养基等)提供的外部电子供体。(4)在以二氯苯为唯一碳源的条件下,考察了优势菌剂对二氯苯的降解率,结果表明,FNZJ3-2-2菌株对二氯苯的降解能力强于FNXJ1-2-3菌株。通过正交试验确立FNZJ3-2-2菌株在Cr(Ⅵ)-二氯苯混合废水中的适宜培养条件为:初始二氯苯浓度50 mg/L,p H为7.0,接种量0.1 g,初始Cr(Ⅵ)浓度20 mg/L,此时,邻二氯苯、间二氯苯、对二氯苯和Cr(Ⅵ)去除率分别为88.76%,85.43%、79.07%和90.22%。细胞内和细胞外粗酶液的酶活检测结果表明FNZJ3-2-2菌株主要通过对邻苯二酚进行邻位开环脱氯的方式降解二氯苯。本研究讨论了FNXJ1-2-3菌株和FNZJ3-2-2菌株对Ni(Ⅱ)和Cr(Ⅵ)的耐受性及去除特性,探索了不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去除Cr(Ⅵ)的影响,分析了菌株在去除Cr(Ⅵ)过程中细胞微观形貌和化学结构的变化,推导了菌株去除Cr(Ⅵ)的途径,最后建立了二氯苯,六价铬联合脱毒的以废治废体系,通过正交试验、酶活检测等手段分析其除铬降氯特性,为微生物细胞治理重金属-有机氯混合废水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