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学校卫生教育研究——以浙江公立中小学为例(1927-1937)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king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学校卫生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中国社会的内忧外患、国民身体素质的孱弱,使得有识之士纷纷寻找救国救民的良方,学校卫生教育是他们找到的药方之一。论文通过考察民国时期学者对学校卫生教育的认识、卫生课程的演变、学校卫生教育的实施、学校卫生教育个案分析等内容,揭示了民国时期学校卫生教育这一主题。   论文第一部分考察了民国时期学者对学校卫生教育的认识。学者们认为学校卫生教育与民族生存、学生健康具有莫大的关系;符合国情,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等应该作为学校卫生教育的原则;学校卫生教育可以采用课堂教学、调查、参观、集会、展览等多种方法实施。   论文第二部分研究了民国时期学校卫生教育的课程。1928-1936年卫生课程的演变经历了暂行、正式、修正课程标准三个时期。小学阶段在正式课程标准时期单独设置卫生科,初中阶段在三个课程标准时期都单独设置卫生科,高中阶段在正式课程标准时期单独设置卫生科。未单独设置卫生科的时期,中小学卫生教育在相关课程中渗透教学。   论文第三、第四部分是对浙江公立中小学卫生教育实施的研究。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为界,把1927年浙江省政府成立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这个时间段的卫生教育实施分成两个时期。在后一时期中,随着国难教育、新生活运动的兴起,学校卫生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表现为学校卫生教育成为特种教育、地方教育辅导、儿童年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校卫生教育的研究也不断深化。   论文的第五部分以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卫生教育实施为个案,通过对该校卫生教育行政组织、卫生教育规章制度、卫生教学、健康检查等方面的考察,展现了学校卫生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   论文的结语部分总结出民国时期学校卫生教育取得一定成绩的因为:首先,在思想认识上重视学校卫生教育。其次,注意学校卫生教育的方式方法。第三,重视对学校卫生教育的研究。
其他文献
中庸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已日趋受到本土心理学者的关注。然而,在中庸探讨中经常提到的情绪调节或情绪灵活性概念却未曾被纳入到本土心理学实证研究中来。此外,情绪灵活
学位
写作能力是语文的一项重要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学习国文应该认定两个目标: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互评—量化—无限积分”作文批改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十分注重营
期刊
在中国传媒大学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时任副校长的胡正荣代表校方致欢迎词,其中这两句在网络上传播甚广:“来到北京,不一定非得采用‘北京瘫’的姿势,而应当勤奋学习、努力
健美运动是深受普通高校学生喜爱的一项健身运动,长期以来,由于经费、人们对该项运动的认识和安全等因素,该项运动一直没能很好地开展。为了探索一条经济、安全方便的健身、健美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研究表明如果驾驶车辆时使用手机打电话会危及驾驶安全。因为驾驶时打电话会造成注意分散和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工能力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