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上海市淀山湖(包括元荡)12个位点为样点,于2015年1月至10月期间,以季节为时间尺度进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采集,并对样点内的理化指标进行现场测定及室内实验研究。利用χ2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分析浮游植物物种间的联结性和相关性,同时通过因子分析,结合浮游植物种间相关性,划分浮游植物生态种组,进一步研究淀山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将浮游植物生态种组与环境因子做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生态种组的驱动作用。本研究以生态学的角度将浮游植物群落进行划分,总结了浮游植物生态种组的季节动态,并探究了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的驱动作用,对进一步了解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动态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淀山湖水质管理及恢复提供重要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理化因子方面,年均水温为19.39℃,变化范围为7.30~29.10℃。光衰减系数均值为2.33,变化范围为0.59~4.67。pH年平均值为8.62,呈弱碱性,范围为6.82~11.97。溶解氧年均值为7.15g/m3,波动范围为0.54~12.35g/m3。透明度平均值为0.63m,范围在0.37~1.80m。电导率年均值为619.58us/cm,范围在478.00-969.00us/cm。总磷年均值为0.06mg/L,范围为0.03-0.13mg/L,均值排序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总氮年均值为3.10mg/L,范围为0.14~6.47mg/L,值排序为冬季>夏季>春季>秋季。生物因子方面,共鉴定浮游动物3门38种,其中,轮虫类15种、枝角类14种,桡足类9种。物种数排序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平均密度为1510个/L,全年变化范围为430~2804个/L,波动较大。优势种生物量方面,年均值范围在0.0003~22.1780mg/L,桡足类的汤匙华哲水蚤生物量年均值最高,广布中剑水蚤次之。2、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80属210种(含变型、变种),其中绿藻门40属98种、硅藻门18属49种、蓝藻门9属27种、裸藻门5属27种、甲藻门3属5种、隐藻门2属4种、金藻门2属2种、黄藻门1属1种。物种数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四季密度均值排序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平均密度为31.4 ×106cells/L。叶绿素a均值24.1mg/cm3,全年变化范围为3.1 mg/cm3-50.2 mg/cm3,四个季度间均值春季>冬季>夏季>秋季。3、春季浮游植物物种间的总体联结性检验显示:种间关系为正联结(VR=1.08),但总体正联结不显著;将春季24种主要浮游植物划分为6个生态种组。夏季浮游植物物种间的总体联结性检验显示:总体种间关系为正联结(VR=2.50),总体正联结显著;将夏季26种主要浮游植物划分为8个生态种组。秋季浮游植物物种间的总体联结性检验显示:总体种间关系为正联结(VR=0.91),总体正联结不显著;将秋季14种主要浮游植物划分为6个生态种组。冬季浮游植物物种间的总体联结性检验显示:总体种间关系为正联结(VR=2.82),总体正联结显著;冬季22种主要浮游植物划分为7个生态种组。4、春季生态种组以绿藻-硅藻-蓝藻为主,各种组都与理化因子呈正相关,主要的影响因子为电导率、溶解氧和chla;桡足类与轮虫类的数量与种组的相关性较高,枝角类生物量与种组呈负相关。夏季种组以蓝藻-硅藻-绿藻为主,温度是驱动各组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TN、TN/TP、电导率是部分种组的限制因子;对种组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轮虫类和枝角类的物种数。秋季桡足类体型较大的物种在数量上对种组呈正相关,枝角类与蓝藻有明显的负相关。冬季以绿藻为主,各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较为分散,出现了对电导率适应性相反的组别,各组间生态位分化较为明显;浮游动物对冬季生态种组的影响最小,轮虫类和桡足类幼虫在数量上与种组有相关性。5、对尖尾蓝隐藻所在生态种组的研究中发现,Kd是影响该组最主要的理化因子。与尖尾蓝隐藻同组的物种对Kd也具备较好的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