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未折叠蛋白反应信号通路中重要小分子的抑制剂EerI和4μ8C在宫颈癌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RP78/BiP、p97、Ubiquitin和IRE1α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及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不同浓度的小分子抑制剂EerI和4μ8C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抗癌药物硼替佐米和顺铂分别联合抑制剂4μ8C和Eerl处理HeLa细胞,MTS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GRP78/BiP、p97、Ubiquitin和IRElα在不同分期宫颈癌癌巢部位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细胞有显著升高(P<0.05),且随临床分期的不同其表达也存在一定差异;抑制剂EerI和4μ8C呈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HeLa细胞生长,促进其凋亡(P<0.05);与单独用药处理相比,抑制剂Eerl和4μ8C分别与硼替佐米和顺铂的联合作用均可显著提高HeLa细胞对两种抗癌药物的敏感性(P<0.05)。结论未折叠蛋白反应通路小分子抑制剂与抗癌药物硼替佐米和顺铂联用具有协同抗癌活性,这为抗癌新药研发和逆转肿瘤耐药性提供了新的思路。目的建立三明治模型培养小鼠原代肝细胞,研究其形态学变化、细胞极性重建过程并对肝细胞特异功能进行测定。利用高脂动物模型研究脂代谢与细胞极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二步灌流法”分离原代肝细胞,使用双层胶原夹心的三明治模型培养原代肝细胞。观察原代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利用荧光胆酸检测判定肝细胞的功能。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脂肪肝形成过程中极性蛋白在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新鲜分离的原代肝细胞成活率在80%-90%之间。与单层胶原培养相比,三明治模型培养的肝细胞形态规则,呈单层生长,形成肝板样结构,类似体内肝细胞的排列模式。培养3天后,三明治模型培养的原代肝细胞出现树枝状缝隙的胆汁腔结构,并发现能够特异性的聚集荧光胆酸。在脂肪肝动物模型中,检测到极性蛋白ZO-1和claudin-2在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都有上调,同一组间个体差异较大。结论利用三明治模型培养的原代肝细胞形成极性胆汁腔结构并且能够分泌和集聚荧光胆酸,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此外,动物个体间的代谢差异可能引起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不同,说明糖脂代谢调节过程也常伴随细胞极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