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新诗对火车的时空想象(1917-1927)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ytalez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涌入,中国开始了现代化进程,进入了准现代社会。生活在这一社会中的中国人就像冷纳所说的“过渡人”,“他一眼向‘过去’回顾,一眼向‘未来’瞻望;一脚刚从‘传统’拔出,一脚刚踏上‘现代’,由于他生活在‘双重价值系统’中,所以常会遭遇到‘价值的困窘’”,面临身份认同的困难。直到现在,这一问题仍未得到真正解决。但是,前人探索应对准现代生活的办法和经验或许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借鉴意义。为此,本文以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汉语新诗对火车的想象为切入点,探讨以火车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对乡土中国的空间观和时间观的影响。正文共分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介绍了火车与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和想象世界发生联系的过程。十九世纪下半叶,在乡土中国与工业西方的冲突中,火车作为西方文明符号被强行带入中国。它以一种强势的姿态,首先在现实生活现实层面打破了中国人的时空感和生活方式。可这种改变距离改变中国人深层次的认同方式尚有一段距离,还需要进一步改变中国人的想象世界。汉语新诗的诞生和成长,见证了火车进入中国人的想象世界的详细过程。第二部分中,我着重介绍了新诗人对火车诗意的呈现方式日渐成熟的过程。其中展示了从乡土社会走出的中国人接受“火车”,及被“火车”规约模塑的过程。在空间观上,火车使人们知道在表征农耕文化的“天下”和“故乡”(乡土中国最主要的生活空间)之外还有另一种生活空间——“世界”。这种内在于火车的空间试图说服以农业为正统,在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之间过田园生活的中国人相信,像陌生人一样的市民身份是高贵的,用商业秩序替代长老统治是进步的,准现代社会的中国人应有一种商业价值观,把市民生活视为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在时间观上,火车把机械时间带给了生态时间制下中国人。机械时间使准现代社会的中国人从循环时间观走向了线性时间观,并把时间作为一种独立于事件之外且可以被商品化的客观存在。在机械时间观的支配下,人们几乎成了时间的奴隶,也使中国人的生活节奏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发生了改变,如宗白华所描述的,“生活的节奏,机器的节奏”。最后一部分,在总结新诗人以火车为视角对时空的想象历程后,我发现,我们很难获得一种统一的时空观念,而只能看到一种趋势,即是“世界”与“机械时间”携手促准现代中国向工业化的西方靠拢。但是现在,在一个多元文化并存时空里,按照“需要理论”(马凌诺夫斯基)、“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源”(罗素)的逻辑,这种单向一体化的趋势是值得怀疑的。人们更应该认识到,时间观、空间观——这种获得身份认同的方式是应需要而定,特别是“幸福生活”的需要。我能得到的结论是,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新诗人对火车内在时空的诗意书写,是中国人面对新的时间观和空间观的良性反应,它对准现代社会中国人的幸福生活提出了各种可能的思考。
其他文献
<正>铁路公安机关作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专职部门,绩效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整体职能的发挥,关系到铁路运营的安全稳定。目前铁路公安机关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仍表现出体
目的探讨脑死亡器官移植供体在ICU的维护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完成的29例脑死亡供体器官捐献资料,分析脑死亡供体器官获取前情况,移植肾、移植肝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村妇女产褥期保健现状。方法:运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法对河南省某村57名≤2岁婴幼儿的母亲进行调查。结果:产褥期妇女不吃水果51人,占89.5%;不吃蔬菜36人,
BRCA1/2等高外显率的易感基因只能解释10%左右的中国汉族人群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病,这一方面这说明汉族人群具有不同于国外其他种族的遗传背景,同时也提示还存在其他低外显率基
针对提升煤矿安全生产一线矿工的安全绩效问题,以生产一线管理者和矿工为研究对象,基于吉林、辽宁、北京、内蒙古等地区6家大型煤矿企业的调查数据支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
对裂缝的准确描述与预测是裂缝性油藏有效开发的关键,只有建立比较客观的储层裂缝地质模型,提高对裂缝空间分布状况的认识,才能更好的进行油田部署和开发。目前主要的裂缝性
无公害马铃薯栽培技术在原先的栽培技术基础上通过一些有机化肥的使用、种子的选择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马铃薯进行新的研究。我国马铃薯的主产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家族企业的产生是两种管理文化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一是社会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文化,其二是西方工业文明中的工商管理文化。由于美、日、中三国的家族企业组织形式及其运作理
以实物产品和生产性服务的关联为切入点,提出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三种模式——基于共生性的融合模式、基于内生性的融合模式、基于互补性的融合模式,分析了三种
将口碑、重购和溢价作为购后行为的测量维度。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购后行为生成机制模型。通过不同消费情景下的模型实证,揭示了三个测量维度在体现购后行为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