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寻促使先锋小说发生的原因、呈现先锋小说的发生过程,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先锋小说这一文学浪潮,或是对其进行一次更为生动的再认识。因此,在历史的网络中探究先锋小说发生的多重契机,在多方对话中发掘先锋小说萌生过程中文学现场的互动关系,对于丰富“先锋研究”和新时期文学研究来说是个有意义的课题。具体而言,本文将在传统资源与现代审美的对话中挖掘先锋小说的艺术驱动力和精神内核,在个体与时代的对话中探究社会变革之际个体的价值取向和生存状态,在先锋群体与新时期文学主流的对话中追寻先锋圈子形成的踪迹,以八十年代各种声音的文学互动为依据探究先锋小说的发生。先锋小说异质性写作观念的养成,同先锋群体的阅读视野与知识框架在八十年代的迅速扩充不无联系,因此,在探究先锋小说发生的过程中,先锋群体的阅读视野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因素。故本文第一章结合先锋群体的自述以及他们的写作轨迹,从阅读视野的角度探究外来资源对先锋群体的影响,以及对于先锋小说之发生的推动。首先,从马原的“对象心理学”理论切入,讨论了马原自阅读经验中获得的间离的写作策略,如何参与建构了其先锋写作的“方法论”,以呈现外来资源对马原的先锋写作路径的塑造过程。随后,以余华阅读视野的调整与其八十年代的写作延展为例,从文本内部探讨异域资源与阅读视野对作家开启先锋写作所起的重要作用。事实上,除去余华以外,马原、苏童、莫言等先锋作家,也经历过从“先锋前”转入“先锋”的写作历程,而阅读视野中的异域资源往往是不可忽视的助力因素。最后,第三节从张新颖对《伊甸园之门》与1985年新小说的回顾切入,展开讨论后现代实验小说对先锋小说家写作的影响,同时,《伊甸园之门》在历史的坐标系中将社会情感与实验小说生命轨迹相联的研究方式,也对先锋小说的发生研究存在启示作用。论文的第二章从先锋群体面对传统时的复杂态度切入,在不同维度上考查先锋小说所反对与所追随的传统资源各是什么,他们对待不同传统的态度又是怎样成就了他们的先锋品格?以期从文本内部探寻传统资源与先锋小说之发生的关系。首先,对于传统文学资源,我们不妨将自古典文学而来的大的传统,和现代以来的小的传统分而观之。在面对大的传统时,反讽是先锋们最醒目的态度,在他们笔下古典的文学模式,如才子佳人小说和传统武侠小说的叙事模式和叙事逻辑,是可以被戏拟和分割的,其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余华的《古典爱情》和《鲜血梅花》。面对小的传统时,在后现代文化反权威、反中心主义的熏染下,先锋群体们对于写作中的“成规”带有一种自然的破坏欲,正因如此,已渐成经典的现实主义写作模式激发了先锋们意欲冲破束缚的渴望。需要进一步看到,先锋群体进行文学探索的原因之一,是在这种“小的传统”的写作范式背后众声齐唱的集体化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不仅无法符合先锋们的价值判断,更令重视个体感受的先锋群体感到厌倦。然而,解构性的“反传统”并不足以支撑先锋群体的异质性特征,因为先锋作家笔下神秘的审美风格恰恰来源于传统资源。事实上,先锋小说家几乎都是民间传统和地域文化的拥趸,无论是残雪小说中的楚地巫风,还是格非、苏童笔下的江南术数都能证明这个观点。因此,先锋群体面对传统资源时,既在形式上带有后现代的反讽意味,又在气韵中忠实于自身的文化身份,这是造就了先锋小说个性鲜明的写作特色的重要因素。特定的历史背景带给先锋主体的时代记忆与生存体验,也是促使先锋小说发生的因素之一。如果说论文的一、二章在文学资源的角度分析了先锋小说在八十年代中期发生的原因,那么第三章就从社会生成的角度讨论了先锋小说的发生问题。即便先锋作家反复强调他们的先锋写作与社会倾向无涉,但一种来自现实社会的隐晦影响在先锋小说的疫病书写中得以暴露。苏珊·桑塔格曾对疾病的隐喻作过研究,结合她的疾病隐喻理论来看,先锋作家对社会公认的疫病隐喻的运用,似乎默认了公共价值体系对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所产生的影响,而受到社会价值体系辐射的写作也自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指向性。其次,想要认识社会现实对于先锋群体所发生的作用,不能忘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特殊时代背景。过去的经验在历史的前行中变得脆弱,城市神话既令先锋们看到了个性化生活的可能,又给他们带去了难以适应现代节奏的困厄感受。兴奋和焦虑混杂的社会感情伴随着在各个艺术领域兴起的先锋艺术活动,制造出在乌托邦与现实中踟躇徘徊的生命体验,这使先锋群体逐渐形成了一种夹杂着现代主义的理想色彩与后现代主义的嬉皮士风格相融合的艺术倾向。另外,当我们进一步剖析八十年代先锋小说的文本时,可以发现叙事语言的审丑意味和其所造成的强烈的紧张感,与先锋们童年的创伤记忆密切相关。一方面,大的历史背景使得先锋群体的童年和少年记忆中充斥着恐惧与不解;另一方面,在先锋们的童年时期,个体生存的困境也无可避免。由此可见,来自现实世界的种种影响因素并未被先锋作家们排除在他们的写作之外,相反,先锋小说虚构的叙事、审丑的语言和破碎的形式,成为释放先锋群体的创伤记忆并书写其生命感受的寓言。在讨论了促使先锋小说发生的种种影响因素之后,其发生过程仍有需要探究之处,这将是第四章的主要内容。“先锋圈子”的生成直接推动着先锋小说的发生,因而,“先锋圈子”各组成部分的出现都展现着先锋小说逐步发生的轨迹。只有在作家、编辑和评论家与文学现场中不同声音的对话中,先锋写作、先锋批评的发生过程才能逐渐丰满立体;同时,也正是从先锋圈子在八十年代文学现场的互动与对话之中,我们才能重新确认先锋小说、先锋群体何以被称为“先锋”。从文学史的视角来看,“先锋小说”是一个追授性的命名,这个称呼从出现到被最终确定的过程,也应被视为先锋小说发生问题的一部分。“先锋小说”的出现和确定,事实上暗含着文学的形式探索逐渐取得合法性的历史轨迹,也暗含着文学史在这个过程中对大量的探索文本、实验小说所进行的筛选和提纯。因此,在1980年代的文学现场,价值标尺的革新、文学观念的争鸣,一方面促成了先锋群体轰轰烈烈的的文学探索,一方面也成就了“先锋小说”的历史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