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出现膝关节软骨的退变,进而出现软骨的磨损、破坏,同时伴有骨质增生。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表现包括受累关节的肿胀疼痛、骨质增生及患肢活动受限,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然而,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手术治疗方法尚未统一,由于许多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病变主要出现在内侧间室,其他两个间室仍然是健康完好的,因此,手术治疗方式可以选择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replacement,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由于HTO、UKA较之TKA可以最大程度保留膝关节功能及大部结构,因而本文拟通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HTO或UKA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收集,通过回顾性分析以探究比较单髁置换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对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各自的适应症及并发症,以期能够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资料与方法:全部病例为选取自2010年3月至2015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施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或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患者,本组病例共入选72人,失访4人,共随访到68人,其中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组共46人(64膝),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30例,左膝30例,右膝34例,单膝28例,双膝18例,随访时间平均60(36~96)个月。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组共22人(28膝),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16例,左膝13例,右膝15例,单膝16例,双膝6例,随访时间平均54(28~72)个月。于末次随访时评价入选患者膝关节HSS、VAS评分的变化情况。患者的下肢力线通过手术前后下肢全长X线片胫股角(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进行评估。结果:HTO组:入选患者的HSS评分从术前的(56.17±3.01)分增加至术后的(79.08±2.57)分(P<0.05),术后3-8年为(70.92±3.53)分(P>0.05)。VAS评分从术前的(2.93±0.27)分降低至术后的(1.87±0.17)分(P<0.05),术后3-8年为(1.66±0.15)分(P>0.05)。FTA从术前的(185.30~0±1.84~0)纠正至术后的(172.50~0±0.97~0)(P<0.05),术后3-8年为(174.40~0±0.96~0)(P>0.05)。MPTA从术前的(82.33~0±0.77~0)纠正至术后的(91.08~0±0.76~0)(P<0.05),术后3-8年为(89.42~0±0.45~0)(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感染、腓总神经神经损伤、截骨不愈合、下肢短缩及股四头肌力量下降等情况,2例(4%)出现下肢静脉血栓;1例(2%)出现截骨延迟愈合。全部患者术后四项均优于术前,P<0.05。UKA组:入选患者的HSS评分从术前的(58.29±1.33)分增加至术后的(79.50±1.41)分(P<0.05),术后3-8年为(69.54±2.08)分(P<0.05)。VAS评分从术前的(4.75±0.33)分降低至术后的(1.00±0.17)分(P<0.05),术后3-8年为(2.17±0.41)分(P<0.05)。FTA从术前的(182.80~0±0.80~0)纠正至术后的(171.50~0±0.35~0)(P<0.05),术后3-8年为(173.90~0±0.74~0)(P<0.05)。MPTA从术前的(80.74~0±0.64~0)纠正至术后的(91.45~0±0.37~0)(P<0.05),术后3-8年为(88.84~0±0.55~0)(P<0.05)。所有患者无感染、韧带损伤、伤口不愈合。全部患者术后四项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施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或单髁置换术后,两组手术患者在疼痛缓解、膝关节畸形矫正等随访指标上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中期临床效果。由于随访病例的数量及随访时间的限制,其远期临床效果尚待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