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揭示丝羽和片羽羽毛结构差异形成的秘密,寻找控制羽形性状的基因;在对鸡羽形性状遗传连锁定位的基础上,本研究选择鸡3号染色体上BMP5、cEphA7、Tbx18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通过分析候选基因多态性与羽形性状的相关性及其在鸡羽毛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来研究候选基因与羽形性状的相关性。此外,还通过检测BMP5基因在丝羽鸡和片羽鸡中多种组织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以及BMP5基因多态性和鸡屠体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来探讨BMP5基因在鸡屠体发育中的作用。 用直接测序法对丝羽乌骨鸡(简称丝羽鸡)和明星肉鸡(简称片羽鸡)各两个个体的BMP5、Tbx18、cEphA7三个基因的编码区用进行了多态性检测。BMP5、cEphA7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区域均没有发现SNP;Tbx18基因只完成了部分的编码区域即444bp~1873bp(NM204453,1873bp),在转录本789bp位置发现了一个G→A(NM204453,1873bp)的突变,但该突变没有导致氨基酸的变化。在15个全同胞家系F2代群体中,用PCR-SSCP方法检测该突变位点不同基因频率分布,结果表明等位基因A为29.15%,等位基因B为70.85%。另外,用PCR-SSCP方法对鸡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BMP5)的全部编码区和部分5′非翻译区、3′非翻译区及部分内含子区域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在内含子1中发现的3个SNP和内含子2中发现1个SNP。在F2代群体中进行基因频率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内含子1中的3个SNP位点有两个等位基因A和B,等位基因A的频率是29.15%,等位基因B的频率是70.85%;对于内含子2(5629bp)中的5594T->5594C突变,等位基因A的频率是6.15%,等位基因B的频率是93.85%。 用BMP5基因内发现的4个SNP位点构建了4种单倍型:H1、H2、H3、H4。F2代的单倍体型有6种:H11、H12、H14、H22、H23、H24,其在F2代群体中的频率分别是6.1%、41.4%、3.3%、40.9%、1.1%、7.2%。单倍体型和鸡屠体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表明:对于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肉重、腿肉重、翅重等性状,单倍体型H12、H22、H24显著高于H11(p<0.05)。 用TFSEARCH ver.1.3分析软件对BMP5基因内含子1中不同基因型序列调控因子的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发现BB型21041A位点增加了一个心脏发育相关的转录因子Nkx2.5。而且最小二乘分析结果也表明该突变与心脏重显著相关(p<0.1)。对BMP5-IN1和Tbx18-EX5多态标记与羽形性状进行遗传连锁定位分析,连锁定位结果表明候选基因的遗传位置和它们在鸡3号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它们对羽形性状的影响较小。 本研究还用RT-PCR方法检测了丝羽鸡和片羽鸡中的BMP5、cEphA7、Tbx18基因在胚胎12天、出壳1天、6周龄、9周龄、12周龄的皮肤组织和6周龄、9周龄的毛囊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候选基因在丝羽鸡和片羽鸡的换羽时期的毛囊中和换羽后期的皮肤组织中都有表达。同时,RT-PCR方法检测了丝羽鸡和片羽鸡BMP5基因在胚胎12天、出壳1天、6周龄、9周龄四个时期的多种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在丝羽鸡和片羽鸡中所检测的各种组织中都有BMP5基因表达目的产物。其中在脾脏、小肠组织中的信号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