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数据库挖掘技术,制定文献数据库系统,分析、整理、总结穴位埋线相关的期刊、医案、医籍文献,研究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疾病种类、主要优势病种、埋线针具、线材及临床疗效等,探讨穴位埋线疗法效应特异性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决策。方法:1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收录的关于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相关文献(1971年1月—2012年6月);应用手工方式收集整理穴位埋线疗法相关医籍和医案,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信息。2首先选取部分收集整理的穴位埋线疗法文献进行预实验,对录入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和数据库平台的修正。根据穴位埋线疗法的文献信息特点,建立独立的穴位埋线疗法的数据库平台,录入符合要求的信息。文献数据库记录了期刊名称、文献标题、科别、病名、穴位、埋线工具、线材及疗效等信息。3按照规范要求,录入穴位埋线疗法相关的论文、医籍和医案中的穴位埋线疗法信息和数据,并按照严格的三级审核制度进行审核,以减少误差。4设定穴位埋线疗法和适宜病种、疾病和科属、疾病和药线选择、疾病和穴位选择及疾病科属和疗效等信息之间的关联,运用OLAP技术对数据库信息予以提取、统计及最后分析,最终形成结果数据以专业报表、查询结果的形式提供给研究者。5按使用频次构成比顺位排序取30次以上为本疗法的优势病种,分析穴位埋线临床各科病种优势,以评估穴位埋线临床主要适应症以及变化趋势。结果:1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重要会议论文1075篇,共涉及临床各科103种疾病。穴位埋线疗法在临床各科均有应用,尤其内科病种最多,共50个,占所有病种的48.54%,其中以治疗胃脘痛为主,频次为102次,肥胖病次之,频次为74次;其次是外科疾病,病种15个,占所有病种的14.56%,以治疗腰腿痛为主,频次为79次;皮肤科以治疗牛皮癣为主,频次30次;五官科以治疗重睑术为主,频次为30次。纳入的文献研究中,穴位选择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为主;在优势病种选穴方面,痫证使用穴位最多,为39个,占4.60%,其中以选用大椎、心俞、腰奇、筋缩、丰隆等穴较多,其余使用穴位由高至低依次分别为胃脘痛、牛皮癣、腰腿痛、哮喘、面瘫、便秘、重睑术;埋线工具有多种,主要以改制的腰穿针为主;在线材的选择方面以不同型号羊肠线为多,其中0号羊肠线使用频次最多,547次,占50.88%。疗效分析显示,各科痊愈率分别为:皮肤科57.73%;五官科57.30%;外科54.74%;儿科47.95%;内科46.48%;妇科46.13%。各科总体有效率均达90%以上。2医案文献资料提取穴位埋线治疗病症中,涉及6个疾病科属,共102种疾病。内科疾病出现频次最高,共179次,占56.83%;在病种方面,胃脘痛和腰腿痛出现的频次较多,分别为17次和16次;涉及到8种不同的埋线针具,其中使用频次最高为穿刺针,173次,占54.92%,其次为埋线针,49次,占15.56%;主要涉及6种型号的线材,其中1号羊肠线和0号羊肠线的病种数较多,分别为43种、32种;选穴原则主要以近部选穴应用最多,247次,支持度为78.41%,其余依次分别为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对症选穴。3医籍文献中穴位埋线疗法共涉及6个疾病科属,170种疾病,其中穴位埋线治疗内科疾病共727次,占56.27%;在病种方面,胃脘痛和小儿遗尿出现的频次较多,分别为55次和33次;分析穴位埋线治疗各科疾病的优势病种的选穴规律中,眩晕使用穴位个数最多,为34个,占所有各科主穴的2.40%。其次是腹痛,为31个,占所有各科主穴的2.19%。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应用于临床各科,尤其在外科、皮肤科、五官科等疾病治疗中疗效显著,对慢性病的疗效更佳。穴位埋线疗法的主要优势病种是胃脘痛、肥胖症、痫证、哮喘、腹痛、面瘫、便秘、腰腿痛、牛皮癣及重睑术各科疾病,目前对肥胖病和重睑术的开展较为普遍。穴位埋线治疗疾病多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为主,多选用背俞穴、募穴及夹脊穴。线材多选用不同型号的羊肠线,近几年开始选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性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GLA),但临床应用中,主要还以0号和1号羊肠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