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渍熏蒸法渗胶增密竹材的性能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syste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木材资源短缺和价格日益剧增的背景下,竹材作为替代品的存在具有重大的利用价值。我国是世界竹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素有“竹子王国”的美誉,尤其是毛竹的产量更是其中之最。但如何解决竹材存在的干缩湿胀变形、易燃性、耐磨性等缺点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浸渍、熏蒸法改性处理竹材是解决上述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故通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树脂)、硅酸钠、聚磷酸铵(APP)改性竹材强度、阻燃性、耐磨性及硬度方面的影响,以达到改善竹材性能的目的。采用浸渍法增密改性竹材抗压强度。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三因素的影响程度为:浓度>时间>温度。改性后的最佳处理工艺:时间2h、浓度10%、温度为80℃,此时强度最高,但并未有显著的提高。而浸渍后烘干测得强度有明显提高,在适当的温度(80℃),适当时间(2h),适当浓度(10%)下更多的MF树脂渗透到竹子中,竹材强度达到最高为143.22MPa。MF树脂改性后不同的含水率对竹子抗压强度影响不同。对比发现,未改性竹材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强度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含水率为5%时强度最高为98.41MPa。改性后强度随着含水率增加呈现出递减趋势,在烘干状态时强度最高。采用熏蒸法增密竹材,改性后竹材最佳处理工艺:时间6h、浓度10%、温度80℃。浓度对强度的极差最大,其次是时间,温度对改性竹材的影响最小。在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下竹材改性后强度最高。对比两种不同的阻燃液(硅酸钠、聚磷酸铵)对竹子阻燃性能的影响,在反复浸渍竹材48h时阻燃时间达到最大分别为硅酸钠207.73s、聚磷酸铵129.50s。浸渍硅酸钠对竹材阻燃效果更佳。随着温度升高竹材内部的水分会逐渐逸出并达到稳定,竹子孔隙率会随着水分的蒸发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趋于平稳。浸渍MF树脂改性后竹材的孔隙率最低,增密效果更优。改性后竹材干缩湿胀变化率为纵向<径向<弦向。竹材纵向变化率在浓度为0.3%时最大,但浓度对纵向变化率影响不大。预处理方法对竹子径向、弦向(全干干缩率)变化率影响大。采用对比试验:熏蒸法改性后硅酸钠、聚磷酸铵处理竹材的磨损率为0.88%、1.13%;浸渍法硅酸钠竹材的磨损率1.11%;APP处理者为1.28%,硅酸钠增密竹材使其更有利于竹子的耐磨性。熏蒸法改性竹材硬度较浸渍法效果更优,熏蒸法改性后竹材的硬度,硅酸钠处理者钻透时间为93.77s、聚磷酸钠处理者钻透时间为85.03s;浸渍法硅酸钠处理的钻透时间为82.57s、聚磷酸铵74.20s,固化后的硅酸钠对竹子硬度起到了促进作用。采用浸渍、熏蒸法渗胶增密竹材性能使其应用范围更广,并为以后研究改性增密竹材性能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以在线监测、环评、验收等火电企业排放数据为基础,自下而上编制京津冀火电企业排放清单,利用气象模式WRF生成中尺度气象数据,采用CALPUFF空气质量模式模拟了不同情境下京津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徽省18所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安徽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武术教学效果,
通过对西北干旱区苏干湖表层沉积物的年纹层计数定年和210Pb,137Cs测年结果对比发现:137Cs测年结果在8.5 cm出现最高蓄积峰,对应1963年世界核爆高峰期,但在同一层位210Pb测年
箱庭疗法作为一种游戏疗法,其对社交焦虑障碍的干预效果还在不断验证之中。本文在梳理箱庭疗法干预焦虑情绪和社交焦虑障碍的个案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箱庭疗法干预社
美术教育中,采风和写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从当前各大高校美术教育对采风和写生的实践程度来看,其并没有被放在重要的位置,这导致了采风和写生往往流于形式。基于这样的背
在端铣加工过程中,影响铣削表面的因素包括铣削力/铣削扭矩、机床和工件的性质等等。通过研究这些因素,基于铣削力/铣削扭矩和瞬时未变形切屑厚度的关系,建立了一个考虑了铣削力
低压工业锅炉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换热设备.由于锅炉水处理不良引发的锅炉不安全运行、能源及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现象尤为突出,锅炉水处理工作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
写实油画从欧洲传入中国以来,在中国绘画艺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以写实主义在中国的演变阐述写实主义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正>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时局动荡,但儒学的统治地位开始弱化,人们的思想境界也开始挣脱各种因素的束缚,趋于自由散漫,继而玄学与佛道的兴盛,在积极
期刊
以合作学习和翻转课堂理论为依据,探讨用合作学习的程序设计和环境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合作精神,优化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翻转化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