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羌族村寨是近年来由于地震、城乡统筹、旅游等综合因素进行改造或重建之后形成的羌族村寨。由于人们急于发展旅游经济和“破旧立新”,传统村寨发生急剧的更新,加之缺乏有效的引导和保护,往往造成对当代羌族村寨的户外环境建设缺乏人性化、特色丧失等问题。当代社会的发展会使羌民有一些新的行为需求,而特色空间的丧失也影响了传统羌寨文化的传承,进而降低人们对羌族村寨旅游的吸引力。如何兼顾当代羌民行为需求的变化和传统空间文化特色的双向发展,建立有效的引导和保护策略,亟待得到进一步研究和关注。本研究基于行为特征的视角,以当代羌族村落——休溪羌寨为例,采取行为观察记录法、问卷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当代羌族村民的日常生活、行为心理等多层次需求与空间环境的关系,指出当代羌族村寨邻里空间规划应坚持以人为主、复合功能、动态发展、文化生态、民族美学和分类分级保护等原则,总结了在当前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下,羌族村寨应该保留的传统空间格局特征:(1)在改造方式上尽量原地重建,按原来宅基地位置布局建筑;(2)在屋顶建设上延续罩楼或晒顶的设计,保留屋顶与道路的纵向空间特征;(3)在院坝设计上尽量依山就势,注意院坝空间与道路的组合关系;(4)在道路规划上继承巷道的D/H比例尺度特征和道路的平面特征。此外,还针对当代羌民的行为特征提出了促进羌民户外行为活动的策略架构。本文结论为今后羌族村寨户外邻里空间的营造提供重要的指导方向和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