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一种新颖的Hybrid方法建立肺血减少型先心病幼猪动物模型,探讨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与远端肺血管发育的关系,探讨肺血减少型先心病远端肺血管发育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采用生后1-2月的中华实验小型幼猪,共20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n=6):右进胸微创小切口制成一过性肺血减少;手术组1(T1组n=7):右进胸微创小切口,经右心房表面送入自制球囊扩张器行人工房间隔造口+肺动脉Banding环缩,使跨环缩处压差为20~30mmHg;手术组2(T2组n=7):手术过程同 T1组,使跨环缩处压差为≥30~50mmHg。三组均于术前、术后、术后一月、术后两月取外周静脉血2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VEGF、bFGF、MMP-2含量;三组分别于开胸后、手术结束时、术后二月(开胸)取右肺中叶外侧段大小约1.0×0.8×0.8cm3的肺组织,weight弹性纤维+van Gieson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形态学变化:肺细小动脉外径(D2)、内径(D1),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mMTPA),血管总面积(外弹力板以内)、血管腔面积(内膜表面以内)、血管壁面积(外弹力板与内膜表面之间)、血管壁面积/血管总面积(WA/TA)、血管腔面积/血管总面积(EA/TA)、单位面积肺细小动脉数目(APSC)。 结果:S组动物存活5只,T1组动物存活6只,T2组动物存活5只;术后两月T1组血清VEGF、bFGF、MMP-2含量较S组升高(p<0.05),T2组血清VEGF、bFGF、MMP-2含量较S组显著升高(p<0.01),而血清VEGF、bFGF、MMP-2含量在S组手术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T1组和T2组术后一月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两月显著升高(p<0.01);T1组、T2组在开胸后、手术结束时肺细小动脉内径与S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1组术后二月时肺细小动脉内径高于S组(p<0.05),T2组术后二月时肺细小动脉内径显著高于S组(p<0.01);T1组术后二月时肺APSC低于S组(p<0.05),T2组术后二月时肺APSC明显低于 S组(p<0.01);T1组术后两月血清 bFGF水平与血清 VEGF水平呈正相关(r=0.966,p<0.01),与血清MMP-2水平呈正相关(r=0.972,p<0.01),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r=-0.968,p<0.01),与mMTPA呈负相关(r=-0.920,p<0.01),与EA/TA呈正相关(r=0.951,p<0.01),与APSC呈负相关(r=-0.967,p<0.01);S组术后两月血清bFGF水平与上述指标无明显相关性;T2组术后两月血清bFGF水平与上述指标亦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 1、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肺血减少型先心病幼猪动物模型,肺血减少导致幼猪肺细小动脉形态发育异常。 2、肺组织缺血、缺氧等因素可刺激机体VEGF、bFGF、MMP-2表达上调。 3、血清VEGF、bFGF、MMP-2可能参与了肺血少型先心病幼猪远端肺血管发育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过程,且三者可能存在着正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