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汀在建国前的小说创作中,始终将知识分子的时代命运与道路轨迹作为自己的关注对象。与现代作家普遍关注的沿海城市知识分子有所不同,沙汀关注的是生长在内地巴蜀地区的知识分子。本文即以沙汀小说中身居内地的巴蜀知识分子作为研究对象,探询变革时代下巴蜀知识分子的"何去何从"问题。沙汀对"娜拉走后怎样"的书写是其知识分子道路选择主题小说创作的起点。《俄国煤油》、《孕》、《爱》和《莹儿》等,反映了为理想"冲出夔门"的巴蜀知识分子在上海无路可走的现实困境。《赶路》、《在祠堂里》和《轮下》等是对巴蜀"在地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书写,反映了未能出走的内地知识分子在巴蜀文化中或堕落、或被迫害的生存与精神困境。《磁力》、《闯关》和《困兽记》等小说呈现了抗战时代下巴蜀知识分子的不同道路选择,为囚困在后方巴蜀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条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出路。本文立足于沙汀小说塑造的内地巴蜀知识分子形象群体,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考察巴蜀知识分子在变革时代下的命运轨迹与心路历程。在具体的研究中,论文以沙汀小说文本和研究资料作为基础材料,引入现代文学史料与现代作家的相关作品,将沙汀的知识分子道路选择主题创作纳入到现代文学语境中进行考察。论文分为4个章节论述沙汀对巴蜀知识分子道路选择主题的书写。第1章绪论,主要阐述论文选题的缘由与意义,总结分析沙汀小说研究现状,提出论文研究的目标及方向。第2章"亭子间"里的苦恼与思索,将从沙汀30年代初期创作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入手,论述"后五四之子"沙汀对内地巴蜀知识分子"走后怎样"问题的思考。通过文本细读方式,考察巴蜀知识分子"出走之后"在上海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与"无路可走"的精神困境。第3章"在地知识分子"的命运,是以沙汀30年代中期在上海创作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巴蜀知识分子或堕落、或被迫害的独特巴蜀命运的论述,考察"未出走"的知识分子在巴蜀文化中面临的生存困境。第4章抗战时代下的道路抉择,主要以沙汀40年代在后方巴蜀创作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巴蜀知识分子在抗战时代语境下面临的道路选择困境,以及沙汀对困境中的知识分子"走向何处"的出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