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大力促进文化发展,开创性的设立了专研书法的“御书院”,对宋代“尚意”书风的形成至关重要。然而“靖康之变”不仅改变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对南宋书坛产生较大影响。在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下,社会各阶层对书法仍保持较高热情,但南宋书坛总体却呈式微之势。通观南宋百余年书法史,难以发现较为清晰的渐进规律,整体风气始终笼罩于苏、黄、米三家之下,其中师法米芾者为最众。历史上对于米芾书法、绘画、书画理论的研究不胜枚举,而米友仁在各种著述中却鲜被提及。在本就不多的著述中,对其绘画的记载又占据了绝大部分。事实上,米友仁在南宋初期学习米芾书法的书家群体中是较为出色的,并且在当时对于米芾书法风气的形成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只是,同整个南宋书坛中学习米字的书家相比,他在某些方面的优势便不再明显。文章共分四个部分。首先是对米友仁生卒年与仕途的考证。文献在传抄过程中的脱误导致了对其生卒年的记载有多个版本,而米友仁在朝中的官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书法面貌。其次,通过对米友仁书风成因、笔法以及绘画的评析,全方位探析米友仁的书法艺术。米友仁作为米芾的长子,书法面貌与米芾十分相似,但也正是由于米芾的影响与米友仁自身性格的关系,导致米友仁的书法风格更趋于平淡秀润;再次,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将吴琚、张即之与米友仁对米芾书法的接受作了比较分析。米友仁、吴琚以及张即之分别是南宋前期、中期和后期学习米芾书法的代表性书家,从他们身上可以发现米芾书法在南宋书坛延续的规律;最后,进一步将目光拓展到整个南宋书坛。通过总结分析,归纳出米芾书法在南宋时期的流变类别,分析其中原由。其中,米友仁作品分析一章是文章的重点。作者采用分析法、图例法、比较法等方法,从多个角度对米友仁的书法艺术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