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药物正异名研究--以出土秦汉文献中药名为对照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g2009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农本草经》是本草研究中不可逾越的文献资料,也是后世本草文献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核心内容。《神农本草经》规范的药名体例一直为后世主流本草书籍所沿用,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直至今日的《中国药典》等药物书籍中,仍能见到《神农本草经》药名体例的影响。
  据现代学者考证,多数认为《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早期,作者为东汉时期的医官“本草待诏”,《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每种药物均有规范的记载体例,书中按照药物正名、异名、五味、四气、有毒无毒、主治、功效、生长环境、采收、七情的顺序依次记载。《神农本草经》药名的体例体现了本草药名的特色,即一药多名和一名多药。本草药名这一现象的存在也因此给本草考证带来了一定困难,尤其是对出土文献中出现药名的考证。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出:t文献中涉医内容已经达到一定的数量,其中便有诸多药名需要考释。对这些药名的考释过程中必然要参阅传世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而《神农本草经》便是最为常用的参阅书籍。因《神农本草经》是传世文献中与出土文献年代最为相近者,并且《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具有规范的药物正异名体例的本草书籍。因此,将二者中的药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既能利用这些出土文献中的药名更好地研究《神农本草经》收载的药名,又能为出土文献的药名考释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
  研究目的:
  1、通过对《神农本草经》药物正异名整理分析,了解药物命名的依据,为了解先秦及秦汉时期的医药思想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本经》与出土秦汉文献年代最为接近,通过对其中药物正异名的整理分析可为出土文献药物释读提供材料;同时,出土秦汉文献中的药名也可为重新认识《本经》中的药物以及考证《本经》成书年代提供宝贵材料。
  3、通过出土秦汉文献中药名、《本经》药名、《本经》之后的历代主流本草文献中药名的对比,可以推测《本经》在药物名称规范上所起到的作用,为从药名规范角度去认识《本经》问世的价值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1、二重证据法:采用王国维先生所提倡的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方法。将出土秦汉文献中的药名与《神农本草经》中的药名相对照。
  2、文献校勘训诂法:对出土秦汉文献中的药名和《神农本草经》中的药名结合历代文献资料、现有研究进行校勘训释。
  3、统计归纳对比法:对出土秦汉文献中的药名和《神农本草经》中的药名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其异同和趋势变化,从药名角度对比研究《神农本草经》和出土秦汉文献,以说明《神农本草经》在药名规范上所起的作用,并为《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年代提供佐证。
  研究结果:
  本论文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3个部分:
  1、对《神农本草经》药物名称的分析。此内容由2部分组成:《神农本草经》药名概况和《神农本草经》药名m来整理。第一部分主要说明《神农本草经》药物正异名的体例,统计《神农本草经》药物正异名的数量,得出82%以上的《神农本草经》药物有一个及以上异名,且每味药物异名数量多集中在1个的结论。可以看出《本经》在对纷繁复杂的药名规范过程中,并非收录药物的所有别名,而是本着精简的原则对药名有所筛选。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神农本草经》所收录药物名称的由来,分为药物命名时得来和药物名称流传中得来两类。药物命名时得来多因药物自身的特性,如形、色、气、味、质等因素;其他还包括药物产地及生长环境、药物作用、应用部位、种植、采集、炮制、鉴定、纪念或传说、方言或发音等因素。药物名称流传中得来包括原始药名在流传过程中的形讹、音讹、通用字的改变、避讳等因素。
  通过这一部分的研究可以让了解到古人对药物名称命名时常采用援物比类、直接、善用比喻的方法,同时也了解到药名在流传中可能会经历的改变。对这些因素的了解可有助于理解《神农本草经》药名体例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
  2、对出土秦汉文献中药名与《神农本草经》药名的比较分析。此部分选取现己公布的出土文献中药名较多的10种出土秦汉文献,将出土文献中的药名与《神农本草经》药名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分为3类:即与《神农本草经》药名完全相同、与《神农本草经》药名有关联但不完全相同、《神农本草经》未收录,其中与《神农本草经》药名有关联但不完全相同的部分占比最大,也是这部分分析的重点。将这3类数据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里耶秦简》、周家台秦简《病方及其它》、马王堆《五十二二病方》《养生方》《房内记》、阜阳汉简《万物》《敦煌汉简》《居延汉简》《居延新简》《武威医简》中的药名与《神农本草经》药名的关系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虽然不能明确各个简帛的确切成书年代,也不能明确《神农本草经》的确切成书年代,但从趋势上可看出这10种出土文献,越晚的出土文献中的药名与《本经》中的药名相关度在增加,完全相同的药名Ik,ll在增加,与《本经》中药物正名完全相同的比例在增加,这说明出土文献中出现的频率高的药名成为《本经》选取的药物正名。正名应是当时普遍较为常用的名称,异名则次之。常用、高频的药名成为正名,次之的药名成为异名。由此说明《神农本草经》收录的药物的正异名体现了年代特征,《神农本草经》药物的正名应是当时高频使用的药名,其通用程度高于异名。
  虽然出土文献中药名与《本经》药名完全相同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但占比最大的《敦煌汉简》也才50%,这说明《本经》成书年代与这些出土文献年代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时间问隔的。出土秦汉文献中部分药名字形与《本经》完全相同,且各个不同出土秦汉文献之间也完全相同,这说明这些药名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己经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但大部分药名在不同出土秦汉文献中字形有差别,甚至在同一出土文献中也不统一,可见仍有大部分药名尚处于不定形的阶段。但上文所见出土秦汉文献年代越晚,总体上呈现出与《本经》药名更加相近的趋势,《武威医简》《敦煌汉简》中的药名几乎与《本经》药物无大的差别,多是字形上的一些较小的不同。
  在收录的药物名称变化方面,与《本经》药名相比,出土秦汉文献中的药名均显得更原始、更不规范。《本经》药名总体上比出土秦汉文献中药名更具体,往往出土文献中的药名不知其具体所指,可对应到《本经》中数个药名。出土文献中的药名多为泛称,且以1个字居多,如蒿、葵、瓜、桂、髓、薹等,而《本经》中与之可对应的药名有2-4个。这一变化涉及古今语义的演变,给今日的本草考证带来一定的困难。
  3、对选取的14味《神农本草经》药物名称进行考证,结合出土秦汉文献中的药名进行对比分析。对选取药物从《神农本草经》正名、异名、出土文献中名称、传世文献中名称几个方面进行名称由来探讨,对比《神农本草经》成书前出土文献中药辑、《神农本草经》中正异名、《神农本草经》之后本草文献中药名。通过三者的比较,尝试探寻药名的来龙去脉,并说明《神农本草经》在药名规范方面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一部分也说明出土文献在药物名称考证、药物历史源流考察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今日虽然只能通过研究间接推论《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年代、作者、编写目的、价值等相关内容,但相信,随着更多出土文献的发现和公布,更多与《神农本草经》相关的材料将被发掘并运用到研究中。《神农本草经》的原貌也将逐渐清晰起来,它在本草规范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将更为世人所承认。
其他文献
绿原酸是水果中常见的酚类物质,而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是干制水果中含量较高的内源性污染物。本文采用果汁加热体系和水果干燥体系模拟水果热风干燥过程,研究了水果中绿原酸的主要组分3-咖啡酰奎尼酸(3-O-caffeoylquinic acid,3-CQA)对5-HMF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  1.果汁加热过程中绿原酸对5-HMF形成
学位
简要介绍羟基肉桂酸类化合物和四氢姜黄素,并研究了羟基肉桂酸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抗氧化构效关系,探究了四氢姜黄素的合成、抗氧化活性、稳定性以及在油脂中的应用。  1.在六水哌嗪的催化下,五种羟基苯甲醛类化合物分别与丙二酸发生克劳文(Knoevenagel)缩合反应,生成五种产物。采用熔点分析法(MP)、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质谱法(MS)、红外光谱法(IR)、核磁共振氢谱法(1H-NMR)对产物进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巧克力制品作为广受人们喜爱的甜食,需求量日益剧增。巧克力制品制作所需的传统原料——可可脂供不应求,因此作为可可脂替代品的代可可脂应运而生,并成为研究的热点。而且,目前就贮藏温度对代可可脂物理性质与结晶特性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棕榈液油、极度氢化棕榈油及棕榈仁油为原料,使用酶法制备代可可脂(IE CBS),并进行了不同贮藏温度下其贮藏特性的研究;通过与棕榈仁油复
学位
作为一种常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蜡样芽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道越来越频繁.我国最常见的呕吐型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多为其污染大米等粮食类食品引起,造成严重食品安全隐患.本文通过生化鉴定及聚合酶链式反应从市售大米中分离出蜡样芽孢杆菌,用改良的微孔板法、比浊法和平板计数法判断培养条件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孟加拉红介导的光动力作用效果,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研究光动
学位
起酥油、人造奶油等塑性油脂产品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促进了专用油脂产业的发展。专用油脂品质的优劣不仅与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宏观物理特性相关联,还受结晶方式和晶体网络结构的影响。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s,DAGs)是一类具有调节身体脂肪、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s,TAGs)以及餐后血脂的功能性油脂,可以替代TAG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本文以脂肪酶Lipase
学位
沙棘是我国药用植物宝库中一种珍贵的植物,自古以来就被蒙医、藏医广为采用.在现代,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在增强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系统、保护心血管、抗过敏、抗氧化、抑菌防癌等方面均有显著的药理效果,但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沙棘黄酮、沙棘多酚等活性成分,对沙棘多糖的研究鲜有报道,尤其是其胃肠道内的消化和功能方面.本实验以沙棘果为实验材料,对沙棘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体外肠道消
学位
水果在贮藏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到机械损伤和外界微生物的污染,并且由于自身含水量高,容易出现失水萎蔫现象,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而采用适当的水果缓冲垫包装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延长水果的贮运期。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缓冲包装材料为聚苯乙烯EPS等发泡塑料,保鲜效果有限还造成了环境污染。本研究试图将符合现代环保要求的植物纤维缓冲材料与安全无毒的长效型ClO2相结合制成新型ClO2防腐保鲜垫以适应果蔬贮运保鲜的
从番茄体内分离得的B,菌株,对茄青枯拉尔氏菌有拮抗作用。本文研究该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拮抗物质分离纯化。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B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株能在pH4.0~10.0和10℃~49℃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pH6.0~8.0,最适生长温度为34℃,能利用蔗糖、葡萄糖、乳糖、棉子糖和麦芽糖作为碳源,能利用蛋白胨、牛肉浸膏、酵母浸膏和干酪素作为氮源。B菌株产
学位
纳米TiO2以其优良的性质有着广泛的商业用途,如化妆品、染料、印刷、织物、抗菌材料等,它的广泛应用将使得研究者、生产者和消费者有更多的机会与之接触,纳米粒子可经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引起了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关注。以往对纳米TiO2的研究多集中在对肺部毒性上,已证明纳米TiO2可引起明显的肺部炎症反应,且更容易迁移到肺间质组织,并出现间质纤维化病灶。而对纳米TiO2引起的免疫毒性的研究
学位
外周神经脱髓鞘疾病是由于各种感染、遗传性或者免疫性相关机制破坏施万细胞(又称施旺或雪旺细胞)功能引起外周神经髓鞘完全或部分脱落,最终导致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预后很差,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和整个社会都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亟需寻找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研究显示针灸可以有效缓解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和腓骨肌萎缩症等外周脱髓鞘疾病的症状,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且相关的研究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