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纤维,因其优异的保暖、舒适等性能而备受人们的亲睐,然而棉织物易起皱的缺点却严重影响了它的服用外观。起初,人们广泛使用N-羟甲基类整理剂如二羟甲基二羟基次乙基脲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此类抗皱整理剂用量比较大,约为80g/L~120g/L,整理后的棉织物在服用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甲醛,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尽管研究人员相继开发出低甲醛与超低甲醛类整理剂,但依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甲醛释放的问题。近几十年,研究人员都聚焦于开发无甲醛整理剂。研究表明,1,2,3,4-丁烷四羧酸(BTCA)是最具有潜力的无甲醛抗皱整理剂;但也存在着如下缺点:(1)用量大,通常在80g/L;(2)焙烘温度高,需在175℃以上;(3)在高温酸性条件下,棉织物的强力损伤严重;(4)BTCA的高效催化剂次磷酸钠是一种含磷化合物,过多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这些因素都限制了BTCA工业化的推广。因此,在抗皱整理的过程中如何降低BTCA的用量也成为染整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低浓度BTCA与水性聚氨酯以及免烫树脂两种复合体系,采用两步法工艺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赋予棉织物较好的抗皱性能,为工厂的实际应用提供实践指导。
首先,将BTCA和水性聚氨酯组成复合体系对棉织物进行两步法抗皱整理。先将棉织物浸轧低浓度的BTCA溶液,焙烘后BTCA分子在纤维内部充分交联;然后将整理好的棉织物继续浸轧水性聚氨酯溶液,焙烘后聚氨酯在棉织物表面成膜,利用两种整理剂的协同增效作用赋予棉织物较好的抗皱性能。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固量约为30%的水性聚氨酯乳液,以此探究聚氨酯薄膜的性质与织物抗皱性能的关系。由于考虑到聚氨酯的相关性质,故选用活泼性适中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疏水性的聚丙二醇(PPG)和亲水性扩链剂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作为主要合成原料。研究发现,当聚氨酯薄膜的断裂强力>40N且断裂伸长率>400%时,能与BTCA一起赋予棉织物较好的抗皱性能,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由原布的128°提高至220°,织物的撕破强力保留率达到70%以上。水性聚氨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R(异氰酸酯基团与多元醇羟基的摩尔比)值为3.8,聚丙二醇分子量为PPG-1000,扩链剂DMPA含量为7%。织物的最佳整理工艺是:棉织物先浸轧30g/L的BTCA溶液,带液率80%左右,80℃条件下烘干3min,175℃条件下焙烘90s。整理好的棉织物再次浸轧浓度为50g/L的水性聚氨酯溶液,80℃条件下烘干3min,135℃条件下焙烘90s,最后进行标准洗涤。
其次,将低浓度的BTCA和免烫树脂对棉织物进行复合抗皱整理,分析不同的整理工艺(一步法和两步法)对整理后棉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棉织物经过30g/L BTCA溶液浸轧后,在150℃焙烘5min的条件下,BTCA分子能够在纤维内部充分交联。因两步法需要进行两次高温焙烘,故适当降低了BTCA的焙烘温度,有利于实现工业化。探究了免烫树脂的浓度对棉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通过减少免烫树脂和免烫树脂催化剂的用量,不仅降低了甲醛的释放量,还有效的降低了织物的强力损伤。研究得到的最佳整理工艺是:棉织物先浸轧30g/L的BTCA溶液,带液率80%左右,80℃条件下烘干3min,150℃条件下焙烘3min。整理好的棉织物再次浸轧浓度为50g/L的免烫树脂溶液,100℃条件下烘干3min,150℃条件下焙烘3min,最后进行标准洗涤。整理后测得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由原布的128°提高至250.1°,织物的经纬向撕破强力保留率达到73%以上,织物的甲醛释放量降低至23.55ppm。研究结果表明,一步法整理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在一步法整理工艺中,BTCA和免烫树脂同时与棉织物上的羟基发生反应,免烫树脂与棉织物以醚键结合,而BTCA与棉织物以酯键结合,形成醚键的活化能比酯键的活化能低,所以在150℃条件下,免烫树脂优先和棉纤维发生交联反应,间接阻碍了BTCA与棉纤维发生交联反应,使得BTCA反应不充分。
首先,将BTCA和水性聚氨酯组成复合体系对棉织物进行两步法抗皱整理。先将棉织物浸轧低浓度的BTCA溶液,焙烘后BTCA分子在纤维内部充分交联;然后将整理好的棉织物继续浸轧水性聚氨酯溶液,焙烘后聚氨酯在棉织物表面成膜,利用两种整理剂的协同增效作用赋予棉织物较好的抗皱性能。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固量约为30%的水性聚氨酯乳液,以此探究聚氨酯薄膜的性质与织物抗皱性能的关系。由于考虑到聚氨酯的相关性质,故选用活泼性适中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疏水性的聚丙二醇(PPG)和亲水性扩链剂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作为主要合成原料。研究发现,当聚氨酯薄膜的断裂强力>40N且断裂伸长率>400%时,能与BTCA一起赋予棉织物较好的抗皱性能,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由原布的128°提高至220°,织物的撕破强力保留率达到70%以上。水性聚氨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R(异氰酸酯基团与多元醇羟基的摩尔比)值为3.8,聚丙二醇分子量为PPG-1000,扩链剂DMPA含量为7%。织物的最佳整理工艺是:棉织物先浸轧30g/L的BTCA溶液,带液率80%左右,80℃条件下烘干3min,175℃条件下焙烘90s。整理好的棉织物再次浸轧浓度为50g/L的水性聚氨酯溶液,80℃条件下烘干3min,135℃条件下焙烘90s,最后进行标准洗涤。
其次,将低浓度的BTCA和免烫树脂对棉织物进行复合抗皱整理,分析不同的整理工艺(一步法和两步法)对整理后棉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棉织物经过30g/L BTCA溶液浸轧后,在150℃焙烘5min的条件下,BTCA分子能够在纤维内部充分交联。因两步法需要进行两次高温焙烘,故适当降低了BTCA的焙烘温度,有利于实现工业化。探究了免烫树脂的浓度对棉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通过减少免烫树脂和免烫树脂催化剂的用量,不仅降低了甲醛的释放量,还有效的降低了织物的强力损伤。研究得到的最佳整理工艺是:棉织物先浸轧30g/L的BTCA溶液,带液率80%左右,80℃条件下烘干3min,150℃条件下焙烘3min。整理好的棉织物再次浸轧浓度为50g/L的免烫树脂溶液,100℃条件下烘干3min,150℃条件下焙烘3min,最后进行标准洗涤。整理后测得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由原布的128°提高至250.1°,织物的经纬向撕破强力保留率达到73%以上,织物的甲醛释放量降低至23.55ppm。研究结果表明,一步法整理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在一步法整理工艺中,BTCA和免烫树脂同时与棉织物上的羟基发生反应,免烫树脂与棉织物以醚键结合,而BTCA与棉织物以酯键结合,形成醚键的活化能比酯键的活化能低,所以在150℃条件下,免烫树脂优先和棉纤维发生交联反应,间接阻碍了BTCA与棉纤维发生交联反应,使得BTCA反应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