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来说,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回答问题的,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叫做虚词。藏语虚词分了三个类,即格助词、自由和不自由虚词。虚词是“实词”的对称,它虽然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但同句子内部结构密切联系,一个虚词译得不准会直接影响到句意翻译的准确性。虚词在句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语法作用非常大,所以对它的把握不可忽视。藏文句子的语意关系,大部分由语法虚词来实现的。翻译时,如果把虚词的语法作用没有理解清楚,句意必定会出现偏差甚至误译。所以,在翻译实践中为了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就要特别注意对虚词翻译的把握性。汉藏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不尽相同,汉藏语言传达的文化信息不尽一致。从两个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差异决定了汉藏语言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往往不是语言结构本身,而是在十语言涉及到的文化因素的把握上。在跨文化语言交流过程中,汉藏两种语言体系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往往出现完全重叠,部分重叠、文化空缺甚至冲突的现象。本文在藏族语法理论基础上,以培根《论人生》的藏译为实例,对汉语和藏语中的常见虚词作了详细比较,对通过把握虚词翻译句子的方法作了探究,并得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阐述了研究课题的基本内容和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第二部分简略论述了藏语和汉语同属汉藏语系,有众多共同特征。但是,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语族,汉语属于汉语族,藏语则属于藏缅语族,在发音,词汇或者语法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别。特别论述了在翻译实践中通过把握虚词翻译句子的重要方法。第三部分分析了藏语自由虚词与汉语中相应虚词的对应关系,并进行了比较。第四部分在虚词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翻译时把握虚词的重要性,语法虚词不仅不“虚”而且它的重要性远在实词之上。第五部分为结束语,对本文课题的研究工作作了总结,同时作了一些必要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