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股利支付决策与迎合理论——基于股改后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ia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一直是社会公众和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焦点。对公司股利政策的行为解释和市场反映有着广泛的争论和探讨。股利政策是关于股份公司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方面的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核心之一。Miller和Modigliani(1961)提出的股利无关理论认为:在完美市场上,公司的价值或股票价格完全取决于其投资决策的获利能力,和股利支付的水平没有关系。但是,MM理论所要求的一系列严格的假设前提,比如,不存在税收、信息完备、完全契约、交易成本为零等,显然与实际有很大距离。于是,通过放松MM理论某些前提假设下,研究人员尝试着提出更为接近现实的各种解释,并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股利政策的现代理论。随后出现的顾客效应理论认为股利的税率要高于资本利得征收的税率,放宽了MM理论的"税收无差异"假设。信号传递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则分别放松了"信息完全对称"和"完备契约,没有代理成本"假设。四十多年过去了,MM理论中唯一没有被彻底审视和挑战的前提假设就是“市场的有效性”。
  Baker和Wurgler(2004)通过放宽MM理论中“市场有效性”的假设,首次提出了迎合理论并进行了实证检验。迎合理论认为现实当中只是有限套利:同时有限理性的存在,使得由投资者情绪(investor sentiment)导致的对股利的非理性需求能够影响股票的当前价格,产生股利溢价:理性的上市公司管理者会努力辨别并且制定相应的股利政策去迎合市场中投资者的这种随时间变化的需求。迎合理论突破了传统公司财务理论的约束,极大地丰富了对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独辟蹊径,摒弃经典财务学中抽象掉人的情感、想象、行为的研究方法,从行为财务学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了市场参与者的情绪、认知的心理因素的作用,为解释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开始出现为数不多的文献检验迎合理论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和薄弱的法律保护,加上不同学者选择的样本及公司特征检验指标不尽相同,股利迎合理论的实证检验结果并不一致。因此,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采用2006-2010年所有沪深A股的年度分配方案,在控制股权结构的两个因素——股票流通性和股权集中度,以及一些关键公司特征指标,如盈利性、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现金流量、成长性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投资者需求的角度来出发,研究公司管理层发放现金股利的动机,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后迎合理论对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现状的解释力度。
  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给予的现金股利溢价越高,公司越倾向于支付现金股利。也就是说,迎合理论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有较强的解释力。这意味着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决定是否支付现金股利时,可能考虑到了市场中投资者对不同股利政策公司股票的随时间变化的投机性需求,并且在股利决策时会一定程度上去迎合市场中投资者的这种需求。研究结果还显示,股权越集中、盈利性越强、规模越大、现金流量越充沛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支付现金股利:而股票流通比例越高、投资机会(成长性)越多、债务负担越重的上市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小。这些结论均支持了己有的股利政策理论的实证研究结果。
  但是,迎合理论毕竟只是行为财务学的一个应用,并且在一定的相对严格的假设条件下才能成立,能否最终被普遍认可,成为解释股利政策最好的理论,还有待经受考验。其理论本身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第一,迎合理论从总体水平上解释了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倾向,而没有探讨支付现金股利的力度的问题,因为“股利溢价”无法体现股利支付水平的波动:第二,迎合理论假定管理者是理性,能够权衡当前股票被错误定价所带来的短期收益与长期运行成本之间的利弊,从而迎合投资者偏好制定现金股利政策。这一点似乎不尽合理,管理者也是非理性的人,一种情绪动物。不过,尽管迎合理论体系有诸多方面还不完善,检验模型也有待改进,所有观察到的现象不能完全从中得到合理解释,但它毕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股利分配现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会议
期刊
期刊
服务经济的兴起创造了大量需要较高情绪要求的工作,情绪工作是员工组织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的管理者都有点急功近利,只关注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忽视对员工情绪工作的重视,高压往往出现"弹簧反应",阻碍公司的发展。员工情绪工作问题,己成为企业需要面临的新挑战,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课题。但我国对其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更缺少从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角度去关注。其实情绪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学位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民营经济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民营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比例显著增加,民营企业的经营、发展和绩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对产权保护的缺失和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性歧视等问题普遍存在。同时,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进程不平衡,政府在不同程度上干预经济,影响了市场机制的运行,使得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对政府的依赖。因而,通过寻求建立政治关联获得
学位
当企业面临难以偿还的巨额债务时,为了摆脱财务困境,这些企业常常会有两种选择:(1)宣布破产,进入繁琐的破产清算程序;(2)尽量与债权人协商,进行债务重组。考虑到成本问题,很多企业选择进行债务重组。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案例呈现出不断递增的趋势。尤其是2007年以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进行债务重组的企业大幅增加,1998年仅有l例,2003年有15例,200
学位
期刊
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和保障,能源提供的源动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现今社会中,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环节都依靠着能源。随着能源资源的减少以及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能源安全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其中,能源短缺、资源争夺及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等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省际面板对中部地区居民能源消费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  虽然国外的研究相对成熟,但是每个区域的文化、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