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红枣种植规模迅速扩大,枣树病害日趋严重,以缩果病为主的果实病害已严重影响到红枣的产量、质量和经济价值。为查明当前红枣生长期主要病害种类,建立针对红枣缩果病的防治技术,于2012年和2013年,对阿克苏、巴州、和田等新疆南疆地区的枣树病害进行了初步调查,并从枣缩果病发生严重的地区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缩果病病样进行分离和鉴定,对枣缩果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实验和分析,针对该病的防治用药进行筛选。对以阿克苏地区为主南疆红枣病害种类的调查表明:当前南疆红枣生长期病害约有10种,其中果实病害有缩果病、软腐病、果实黑斑病、裂果病等;叶部病害有叶炭疽病、叶黑斑病、缺素症及药害等,枝干部病害有腐烂病、流胶病。缩果病田间动态调查结果表明:缩果病从幼果期到果实贮藏期均可发病。7月份只在个别枣树上发现,发病率低;7月底8月中旬达到高峰,病果率约为10%~30%;9月份病情下降。通过组织分离和在离体果实上的致病性回接与鉴定,证明短小芽孢杆菌为缩果病主要致病菌。用分离获得的3个短小芽孢杆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枣缩果病病原菌兼性厌氧;在10~4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30℃左右,致死温度100℃以上,属耐高温细菌;在pH3.15~9.85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7左右。15种杀菌剂抑菌圈测定表明:在药剂推荐使用浓度(中间值)下抑菌效果最好的为兽医注射用链霉素(100万单位),在终浓度为0.3g/L(300PPM)下,全皿无菌落,在终浓度为0.04g/L(400PPM)下仍为所有供试药剂中抑菌圈最大,是15种杀菌剂中抑菌效果最好的药剂。其它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依次有:氢氧化铜、百菌清、氟硅唑、苯甲丙环唑、多抗霉素等。针对枣缩果病菌采用菌落计数法进行的5种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兽医注射用链霉素对枣缩果病菌毒力最大(EC50≈1mg/L,相当于百万分之一的浓度),其他毒力较大的药剂依次为:氟硅唑(EC50≈35mg/L)、氢氧化铜(EC50≈44mg/L)、百菌清(EC50≈81mg/L)、苯甲丙环唑(EC50≈115mg/L)。在幼果期喷施3000倍的兽医注射用链霉素一次或两次,可高效防除缩果病的为害;苯甲丙环唑的防效稍差,但与链霉素交叉喷施仍可达到高效防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