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公园绿地典型园林植物群落美景度与偏好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qi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植物造景和生态园林等相关理论的提出和实践,人们审美情趣和向往自然好奇心的增强,植物景观的地位愈加重要。美景度评价与偏好度评价是景观评价的一部分。园林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是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工作之一,是管理部门制定规划措施,明确保护、利用、整治力度的主要依据,在城市绿地建设前的方案评估、景观预测、建成后的经营管理,以及对现有绿地的改造、完善和提高等方面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长沙市公园绿地的调查,选定20组典型园林植物群落为评价对象,总结美景度与偏好度评价影响因子,建立长沙市公园绿地园林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再结合群落照片进行现场评判,探讨分析不同背景评价者对群落景观的评价。利用SBE法和知觉偏好法对美景度、偏好度进行评价研究。通过园林专业学生、非园林专业学生与城市居民3组评价者对20组典型植物群落景观的审美评价,对816份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构建长沙市公园绿地典型园林植物群落景观美景度评价模型,得到影响美景度评价的主要因子为植物形态、色彩与季相、视线控制性、植物地方性和统一性;另外,从专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居住时间5个方面的差异对长沙市公园绿地典型园林植物群落景观进行偏好度评价,得到影响景观偏好的主要因子为年龄差异与文化程度差异。通过一系列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对11个景观因子和美景度的回归分析,得到美景度数学模型为:Y=-202.503+8.436X1+4.869X2-3.952X3+4.699X4+3.424X5 (R2=0.476)。即影响典型园林植物群落美景度评价的主要景观因子为X1植物形态,X2色彩与季相,X3视线控制性,X4植物地方性,X5统一性。(2)通过园林专业学生、非园林专业学生和城市居民三组评价主体对20组园林植物群落的美景度评价结果,可知评价者主体认为大部分景观是美的,其中园林专业学生组评价美景度最高的为枫香+香樟群落;非园林专业评价组与城市居民评价组美景度最高的都为桂花+广玉兰+香樟+柚+紫薇+南天竹+杜鹃+龟甲冬青+红叶石楠+络石群落。(3)综合3组评价者对20组典型园林植物群落美景度评价,美景度由高到低排列的前3组群落依次为:桂花+广玉兰+香樟+柚+紫薇+南天竹+杜鹃+龟甲冬青+红叶石楠+络石群落>枫香+香樟群落>香樟+枫香+鸡爪槭+紫薇+海桐+迎春+马尼拉群落。(4)五个差异组评价者对20组典型园林植物群落偏好度总体评价,偏好度由高到低排列的前3组群落依次为:枫香+香樟群落>桂花+广玉兰+香樟+柚+紫薇+南天竹+杜鹃+龟甲冬青+红叶石楠+络石群落>香樟+枫香+鸡爪槭+紫薇+海桐+迎春+马尼拉群落。
其他文献
怎样科学地、有效地运用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这是电教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形式、特
模糊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文体之中,新闻报道也不例外。新闻报道不仅允许模糊现象存在,而且受益于模糊现象,其原因是:模糊词语概括力强,引人注目,并能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写作是高职学生未来职业需要的一项重要技能之一,是否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和具备一定实际写作能力关系到今后的就业和实际工作。目前存在的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是,即使经过长时
<正>一、问题"百分数的认识"是一节概念课,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区分百分数和分数的异同,体会百分数的优越性,会正确使用百分数,并进一步积累学习数的方法
期刊
随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存环境,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应用而生。流域作为一个独立的地貌单元,它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具有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对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和血脊髓屏障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4组(n=36)。正常对照组(NG):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SO):单纯
唐代送别诗的原型意象有折柳、灞桥,南浦、河梁,歧路、离亭等。这些原型意象与珍重惜别的情感约定俗成,生发出异乎寻常的诗意美感,使阅读者产生出诗情画意的情感体验,从而在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效率一直是英语教师和英语学生所考虑的问题。中学英语学习是学生系统学习英语的开始,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直接决定了学习效果。采取有效的阅读学习策略不仅
错误分析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在第二语言的教与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让研究者了解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过程以及学习的策略;而且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学习中共
"人权主流化"是近年来人权研究与实践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界定了人权主流化的涵义,并从文本与机制两个方面,回顾了人权主流化的发展历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剖析了人权主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