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收集2008年到2012年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三病区因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接受corail柄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原因,病史年限,术前ARCO分期,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X片随访情况等资料,分析本地区患者股骨头坏死的发病规律及诱发因素,对防治股骨头坏死有一定意义,总结手术经验以利于选择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及总结该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从而进一步提高该种手术方式的技术水平。方法:收集我院骨科三病区2008年到2012年间初次corail柄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然后将性别,年龄,诱发因素,病史年限,术月UARCO分期,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X片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初次行corail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99个晚期ONFH (ARCOⅢ-C期与Ⅳ期)的患者进行随访,217髋(有18例病人行双髋置换)中有183髋(175位患者)患者获得完整随访,其中男性106例(112髋),女性69例(71髋);平均年龄57.3岁(23.0-87.0岁);平均病史4.8年(0.3—34.0年);按疾病原因分类:酒精性的ONFH69例(72髋),激素性的ONFH25例(27髋),创伤性的ONFH43例(43髋),特发性的ONFH38例(41髋);按照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eulation Osseous, ARCO)对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我院骨科三区手术病例Ⅲ-C期有71髋,Ⅳ期有112髋。对这些患者进行术后功能上及影像学上的评估,分析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及预防方法。(术后功能上的评估以髋关节Harris评分为标准,比较手术前、后髋功能情况;影像学上的评估根据患者的骨盆平片、患髋正侧位片上观察髋臼及柄的位置分析)。利用表格数据及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本组175例(183髋)患者获得0.5—4.5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年。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2.0±14.9)分(14-58分),末次随访时为平均为(92.8±5.9)分(75-100分),优良率为93.9%(172/183)。术后住院期间有4例患者发生患侧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住院期间有3例发生了切口或假体周围感染(予以再次手术后顺利出院),出院后无1例发生假体周围感染,有9例患者发生臀大肌止点及股骨上段痛,有3例发生了异位骨化,无1例患者发生髋关节脱位,无1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溶解及无菌性松动,无1例发生重要的神经损伤,无1例出现假体周围骨折。结论:corail柄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成熟的、安全的手术,其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早期并发症少,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