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改革的焦点已从“教育质量”领域延伸到“教师质量”领域。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高级成分,提高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本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问题、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第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的本体解读。本部分分别对监控、能力、教学行为进行概念界定,认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教学目标顺利高效地达成,基于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对自身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监查、反馈、调节和控制的个性心理特征。同时,分析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的特征,它具有复杂性、能动性、发展性、情境性以及迁移性等特征。第三部分: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的结构系统。本部分基于认知建构理论和元认知理论,结合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构建了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的结构系统,它包括教师核心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主要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和辅助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第四部分: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的现状调查。本部分以重庆市J区、B区、S区的162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从调查的基本情况、调研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出:1.整体而言,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水平较高;2.具体而言,中小学教师的对话行为监控能力和课堂时间管理行为监控能力较低;3.不同教龄的中小学教师在对话行为监控能力和课堂管理行为监控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4.不同学历中小学教师在课堂管理行为监控能力方面呈现显著性差异。第五部分: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调查分析,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教师因素,如教师道德、教师心态以及教师反思;学生因素,如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和学生事件;过程因素,如教学设计、教学文本;场域因素,如课堂场域、学校场域、家庭场域和社会场域。第六部分: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认为提升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需要从教师主体、学校管理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主体方面,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行为监控艺术技巧,重视教学设计,合理监控课堂教学行为,加强教学反思。其次,学校管理方面,主张优化学校管理思维和策略,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以及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再次,教学环境方面,通过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为提升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提供有力支撑。第七部分:结语。本部分主要对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的研究进行总结,指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