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谚语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的语言符号。英汉谚语的互译不仅要考虑语言的转换,同时也要考虑文化的转换。本文旨在从文化的角度研究英汉谚语互译中的文化转换问题,探讨谚语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具体策略。 翻译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从本质上看,翻译是以一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内涵转换为另一种文化形式的广义的文化翻译。在翻译中如何实现文化内涵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转换成为了判断译文成功与否的一条重要标准。而文化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文化内涵的表达效果。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和处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具体策略。归化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异化派的代表是美籍意大利翻译理论家文努蒂。归化翻译以目标语文化为归宿,主张在翻译中运用目标语文化易于接受的表达法,使译文更通俗易懂,更适合于目标语读者;而异化则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提倡在翻译中保留原文的形式,尽力再现原文的色彩,更好地传达源语文化的异国情调。 在英汉谚语互译中究竟应该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还是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是本文讨论的中心。 文章的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意义,阐释了作者的研究思路及其论证的理论依据。 文章接着分析了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离不开文化,语言只有在相应的文化中才有意义;文化也离不开语言,离开语言的文化是不可想象的。翻译不仅是语际间的转换,同时也应该是文化间的转换。译者不仅应该具备双语能力,还应该有双文化能力。 /左区八 硕士学位论文 V<=-n M仟1”W’S”11旧IS 因此,在英汉谚语的互译中,译者应该对英汉谚语中所体现的文化特征有全面、 深刻的了解。 文章的第三部分简略地介绍了谚语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具体比较了英汉谚 语中所体现的文化共性和文化差异,并指出正是英汉文化的差异赋予了两种语 言独特的文化赊力,但同时也给谚语的英汉互译带来了文化障碍。 文章的第四部分介绍了归化和异化的定义及其理论基础、回顾了它们之间 的争议、分析了两种文化策略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指出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 大环境下,翻译的文化策略应该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在翻译中要尽可能地 传递异质文化的独特风味。 文章随后论述了文化策略在谚语翻译中的具体运用。作者认为,在可能的 情况下,英汉谚语的互译应以异化为主,而归化则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作 者从谚语翻译的忠实性、谚语翻译的目的、谚语的文本类型以及读者接受能力 四个方面阐述了异化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归化在谚语英汉互译中的局限 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归纳了谚语翻译中适合使用异化和归化的谚语类型,并 以实例予以了说明和论证。 本文的结论是,谚语英汉互译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介绍和传播英汉两种不同 文化。在谚语翻译中展现英汉谚语中所隐含的独特文化内涵既有必要也有可 能。在可能的情况下,译者应该采取异化的策略,以求尽可能地保留源语的文 化色彩,但异化不要妨碍语义的传达;在必要的时候,译者也可以求助于归化 来解诀谚语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以求自然、流畅的语义表达,但归化不应歪曲 原语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