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益气健脾化瘀方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肿瘤客观疗效(病灶大小)、实验室检查指标(肿瘤标志物)、中医证候疗效积分、生活质量观测、Karnofsky评分、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方面的改变进行观察,对益气健脾化瘀方在晚期胃癌治疗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进行分析。方法:以中医学、现代医学诊断标准和课题纳入、排除标准为依据,甄选了60例具有完善资料的,接受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并确诊的胃癌病患。纳入标准:以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疾病进展或者病情再次复发的病患,年龄在18岁以上(含18岁),卡氏评分大于60分,预计生存期至少三个月,临床分期均是ⅢB-Ⅳ期。分为试验组(益气健脾化瘀方+阿帕替尼组)30例及对照组(单纯阿帕替尼组)30例,要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病灶大小、肿瘤标志物、中医证候疗效积分、生活质量观测、Karnofsky评分、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记录,同时,依托SPSS20.0统计软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近期客观治疗疗效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无论在ORR还是在DCR方面均处于较高水平,但两组进行比较后得出(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治疗后血清CEA、CA199在指标方面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两组治疗后比较结果(P>0.05),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在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明显低于试验组,比较结果(P<0.05),表明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4.KPS评分比较:与接受治疗前相比,试验组经过治疗后卡式评分有了明显的提升,两组对比后得出(P<0.05),表明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5.生命质量对比:治疗后试验组在症状领域均优于对照组,在疼痛及总体健康状况指标方面,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具有高度统计学差异(P<0.01)。在其他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性指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经过治疗后,在手足皮肤反应、疲劳等症状及ALT异常的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的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相比,益气健脾化瘀方与阿帕替尼联合治疗模式可以明显减轻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出现的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体力及生活的质量,并且减轻靶向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