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皮酸奶的研发及其功能性影响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3322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豆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被人们广泛食用。绿豆除了清爽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外,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绿豆具有清热解毒、防暑降压、抗氧化等作用。其功效性成分主要存在绿豆皮中,绿豆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抗氧化活性物质。肠道微生物可将部分膳食纤维降解为低级脂肪酸,从而降低肠道pH,有利于酸性益生菌的生长,从而抑制碱性有害菌的生长。在加工过程中绿豆皮经常充当饲料或者作为废弃物丢弃掉,这就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当前我国酸奶市场竞争激烈,酸奶产品逐渐趋向功能性酸奶方向发展。本研究针对市场中日渐流行的保健型功能酸奶,满足消费者对酸奶新产品的需求。本论文试验研究主要获得了如下结果:1.绿豆皮进行超微粉碎后,对绿豆皮膳食纤维和黄酮提取率进行了分析。经过超微粉碎后的绿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显著上升,可溶性膳食纤维从提取率2.8%到15.6%,提取效率提高了5倍左右,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有所下降,由原来的46.8%下降到41.3%,超微粉碎后黄酮提取率达到了15.56mg/g。绿豆皮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有略微提升,对胆酸钠吸附能力变化不大。绿豆皮持油力由1.15g/g提升到1.23g/g,持水力由2.75g/g提升到3.72g/g,膨胀力由3.05g/g提升到3.86g/g。2.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酸奶加工工艺条件,研究发现,绿豆皮粉、菌种和蔗糖添加量对发酵影响最大,当绿豆皮粉添加量为9%,蔗糖添加量为10%,菌粉添加量为1.5g/L时,此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的酸奶酸甜适中,口感细腻,组织状态均匀,乳清析出量少。3.酸奶的氧化性和贮藏期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绿豆皮酸奶体外抗氧化性的强弱与酸奶含量有关,当酸奶浓度达到50mg/m L时,此时绿豆皮酸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39.8%,对照酸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27.4%;当酸奶浓度为30mg/mL时,绿豆皮酸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到了58%,对照酸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42%。酸度也是影响酸奶口感的一个指标,酸奶贮藏前期产酸,有利于改善酸奶口感,并能够促进酸奶风味物质的形成,但是酸奶酸奶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让消费者无法接受,从未失去商品的价值。在贮藏过程中绿豆皮酸奶酸度趋势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由第一天68oT上升到第十三天的97oT,与对照酸奶相比酸度上升趋势缓慢。酸奶的润滑度和醇厚感跟酸奶的粘度有很大的关系,粘度从第一天2502 mPa·s上升到第七天3237 mPa·s,由于乳酸菌生命活动依旧继续,酸度继续上升,导致蛋白质交联被破坏,然后粘度开始下降,第13天粘度为2125mPa·s。乳酸菌数从第1天到第3天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第3天之后活菌数开始减少,第11天乳酸菌数达到1.7×106cfu/mL,这仍符合国家标准,到第13天时,乳酸菌数为9.6×104cfu/mL,这是已经不符合国家标准。乙醛和双乙酰的含量变化都是处于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其他文献
结合侯月线、焦柳线利用P95型大修列车在隧道内更换宽枕板为Ⅲa型枕的施工,阐述利用大修列车换枕的施工条件、施工程序、施工安全措施、施工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及处理办法,对隧
目的:总结及分析节段型白癜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000例门诊节段型白癜风患者以调查问卷表形式进行资料收集,应用流式细胞术对部分患者外周血定量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并应用S
股东知情权属于《公司法》赋予股东的基本权利,是股东行使其他《公司法》所赋予的权利之前提。蔡达标与真功夫长达六年的股东知情权纠纷始终围绕着股东知情权的行使要件展开
<正> 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为一类引起癌瘤的基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原癌基因的活化不仅与肿瘤形成有关,心肌肥厚的发生与发展也与原癌基因异常表达有密切关系。本文就
当前房屋建筑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对于建筑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均有着重大的意义,故应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分析。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分析了房屋建筑深基
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 Ni-Mn-Sn磁性形状记忆合金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台阶仪测量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制备工艺对Ni-Mn-Sn薄膜化学成分、表面形貌
目的:近年来,RNA干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基因研究、遗传疾病的研究及抗肿瘤治疗等方面均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而今,很多学者也将目光放到RNA
卵巢癌(ovarian cancer)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三大癌症之一,发生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其较高的转移和复发率决定了卵巢癌有着很高的死亡率,探索和发现卵巢癌的生物标记
“运动式治理”是新中国初期的社会建设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历 史和现实原因.“运动式治理”模式的过程主要分为设定目标、组织动员、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