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井喷式”增长态势,已经成为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重要因素。探讨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理,发现其演化规律,提出有效治理策略,对预防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以及避免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事态恶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实际现实问题,提炼出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领域四个重要问题,本文以无政府参与演化机理到有政府参与演化机理为研究主线,使用博弈研究方法,探索如何解决现存的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领域四个重要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由于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不同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管理问题,若单独考虑其中一个阶段,则可能会导致决策的片面化,不能彻底解决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因此有必要从全生命周期视角研究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为此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从时间维度出发,按照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特征可将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分为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赔偿三个阶段。本文首先构建了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阶段博弈模型,运用囚徒困境模型刻画了事前监督阶段公众监督举报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性别战模型刻画了事中控制阶段周边群众与企业双方协调行动促使企业实现绿色转型,斗鸡博弈模型刻画了事后赔偿阶段周边群众与企业污染损害赔偿的和解策略。从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的全生命周期视角,运用动态博弈分析了周边群众与企业的均衡路径,以及影响均衡路径的关键因素,并重点给出了实现理想均衡路径条件,为政府根据不同阶段的性质和特征制定适宜的规制政策提供参考借鉴。(2)“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给重化工等高污染企业绿色转型带来较大压力。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中美贸易摩擦等各种复杂的外部随机性因素,给企业绿色转型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随机因素如何影响企业策略选择?在高度不确定条件下企业如何成功实现绿色转型?哪些因素会影响企业绿色转型决策?这是本研究要研究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基于Moran过程的随机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在期望收益主导和随机性因素主导两种情境下企业的策略演化动态,分析了两种情境下企业选择绿色技术创新策略的条件,给出了重化工行业能够实现绿色转型的最大企业群体规模,并且比较两种情境下重化工行业实现绿色转型最大企业群体规模。提出了促使重化工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管理建议,为传统重化工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绿色转型,避免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发生,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此同时,对其他行业绿色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此外也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快速实现。(3)经济新常态下政府面临环境保护与稳增长保就业两难选择。若政府执行严格环境规制政策,加大环境规制强度,则容易导致企业破产。反之,则容易导致政府规制无效。政府需要权衡环境保护与稳增长保就业。政府有效环境规制强度是多少?政府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稳增长保就业双赢?基于此,本文首先构建了周边群众与企业自发演化博弈模型,然后构建了政府环境规制下周边群众与企业的受控演化博弈模型,讨论了政府规制下周边群众与企业的受控演化博弈过程,分析了实现环境保护与稳增长、保就业双赢的有效政府环境规制区间,为政府实现环境保护与稳增长保就业双赢提供了有益参考借鉴。(4)在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的演变过程中,抗议群众策略会受到非理性情绪等内部因素,以及政府处置方案等系统外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这些随机性因素会如何影响抗议群众策略选择?政府如何有效化解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这些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构建了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化解的Moran过程模型,给出了周边群众继续抗议策略和退出抗议策略的固定概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演化选择强度对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化解机制的影响,考虑随机性因素主导(弱选择)和期望收益主导(强选择)两种情境。在这两种情境下,分别给出了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能够有效化解的最大规模,以及退出抗议策略成为演化稳定策略的成立条件,为揭示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的化解机制提供了一种基于随机演化博弈的新理论解释,并且为地方政府有效化解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提供丰富的管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