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合并孤立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基线资料,研究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及预后。 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孤立性MCA狭窄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99例,影像学检查显示仅有单侧或双侧MCA狭窄或闭塞,年龄≦55岁,均行颅脑MRI检查证实为新发脑梗死,血管评估采用MRA、CTA或DSA,部分患者完善HR-MRI检查,侧枝循环评估采用rLMC评分或ASITN/SIR分级。平均随访时间为28个月,出院后预后采用改良Rankin评分;99例患者根据病因、年龄、狭窄情况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40岁组与>40岁组、单侧MCA与双侧MCA狭窄组,比较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根据MCA狭窄程度,定义狭窄率小于70%为轻中度狭窄,大于等于70%为重度狭窄。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99例孤立性MCA狭窄患者中,平均年龄为42.8岁,平均入院NIHSS为3分,MCA狭窄以M1段最常见(82例,82.8%),狭窄部位以左侧更多见(46例, 46.5%)。按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最常见(62例,62.6%)。53例完善侧枝评估的患者中,有40例患者侧枝循环较好(75.5%),12例患者侧枝循环中等(22.6%),侧枝循环较差的患者仅1例(1.9%)。平均危险因素个数为2个,平均改良Rankin评分为1分。在病因分组中,非动脉粥样硬化组(37例)较动脉粥样硬化组(62例)年龄更轻、女性更多、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更少(P<0.05),在治疗上,动脉粥样硬化组多采用双抗、强化降脂(P<0.05)。相较于年龄>40岁组(65例),年龄≦40岁组(34例)中合并高血压及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型较更少,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更低,但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增高(P<0.05),在治疗上,年龄>40岁组更多的采用强化降脂(P<0.05)。单侧(80例)与双侧(19例)MCA狭窄分组中,单侧MCA狭窄组多采用强化降脂治疗(P<0.05),其余治疗上、出入院NIHSS、动脉狭窄程度及部位、OCSP及TOAST分型、预后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P=0.026)与MCA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其中5例患者完善了HR-MRI检查,明确病因:3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例烟雾病,1例血管炎。 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是孤立性MCA狭窄所致的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病因,该类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年龄较轻,预后较好;吸烟与MCA狭窄程度密切相关。高分辨核磁技术(HR-MRI)在MCA狭窄血管壁评估和病因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