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序的自由与溃败中的坚守——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诗歌的民间化趋向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fei666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发生了意义重大、可以被命名为“民间化趋向”的变化,本文的绪言部分首先对诗歌的“民间化”做出梳理和界定,它主要地包括三个方面,诗歌的存在方式、传播方式的民间化,诗歌民间刊物和网络诗歌成为诗歌发展的重要媒介,主流诗歌界有效性和代表性被削弱;当今时代的诗歌中体现着民间的精神、立场和价值取向,具体说来,就是诗歌中体现着艺术的独立品格、自由意志、创造精神;民间化作为一种美学尺度,表现为“难度”下降、注重“身体性”、文本的口语化表达、伦理尺度的宽容与降解、放逐价值承担等。 正文共分三部分。第一节探讨诗歌民间化的发展概况和产生背景。对这一历史过程中诗歌的具体生存样态和状况进行分析,主要考察和分析诗歌民刊和网络诗歌发展的具体情况,探讨其价值意义,指出这两者已经成为先锋诗歌存在的主要载体和诗歌发展的重要动力,然后从两个方面分析民间化趋向产生的原因,其一,当今时代氛围中整个文学门类已经边缘化、民间化;其二,中国诗歌——尤其是当代诗歌——历史发展中一直存在着民间的传统,这种民间传统在当今时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节,诗歌民间化趋向的发展过程、文化特征和个案分析。民间化趋向大致可分为两个思想阶段:从海子之死到顾城之死可以被命名为“过渡的民间”,这两个死亡事件显示了80年代诗歌精神向90年代商业语境转换过程中的困境和抗争;顾城之死后则是“分裂的民间”,分裂而共存、弥散而分散的民间凸现和遮蔽着诸多异质文化因素,诗歌的民间状态更为自足和成熟。然后,从大众文化、后现代性、多元文化主义三个角度关照这一时期诗歌民间化趋向呈现出的文化特征。再次,选取五种有代表性的诗歌民刊和诗人作为个案进行研究,从其倾向性上探讨其诗歌探索的边界、成就和限度,指出这五种诗歌向度可以归为“精神性的民间”和“身体性的民间”两类,探讨两者不同的倾向和民间化趋向下所必然具有的共同特征。 第三节是民间化的诗学分析。这主要是对近几年形成,可以称之为转型,的诗歌变化的考察,论述民间化趋向下诗歌发生的新质与新变,着重探讨当今时代下的诗歌伦理和诗学变易。主要结合具体诗歌文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题材内容与主体姿态方面,世俗化、私人化与粗鄙化;其二,诗歌艺术方式与美学构成方面,后抒情、叙事、戏剧性;其三,诗歌语言方面,口语化、“后口语”化;其四,艺术功能、风格与写作伦理方面,娱乐性、游戏化、狂欢化。 结语部分,对诗歌民间化趋向做出评价和反思,主要是对其暴露出的问题的分析。民间既有着先锋性、对抗权势、追求创造的一面,又有着平庸、缺乏价值关怀、藏污纳垢的一面,诗歌的民间化趋向也正是在活力与惰性、机遇与危机并存的状态下发展的。到目前这一过程也仍然在进行之中。
其他文献
程抱一以及他的创作不是可以随意拆卸的机械装置,所有经历过的、学习过的、体验过的在他身上均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已经达到了水乳交融、骨肉相连的程度,从而形成一个不同于以
新时期女性散文创作队伍中有一批出生于五十年代的女作家,如叶梦、斯妤等人,她们是新时期女性散文创作园地里的中坚力量。本文对这些女作家散文创作的论述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
指甲上长白斑,是身体缺钙。(×)  小时候,大人告诉过我们:“指甲上长了白斑,就说明身体缺钙。”当然还有“缺少某某维生素”的说法。  (√) 英国芬顿·大卫博士调查后说:“这些白斑只是指甲损坏的部分而已。”小小白斑不是缺钙的征兆,但仔细观察指甲的变化或特征,的确能预警健康问题,比如:指甲颜色偏蓝,说明你血液循环不好,或心脏、肺出了问题(多数情况是血液到达肺时,含氧量不足或血液缺氧不足以带动心脏正常
所谓同经异译,就是佛教史上对于同一部经典,不同译者所译出的不同汉语译本。关于同经异译的比较研究由来已久,但一般都限于佛学研究的领域,目的大都是为了更好的疏通经文大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