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基于美国、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he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现代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突出,称物流是人类经济活动中继材料和人力之后的第三利润源,广大企业界人士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投入如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上面。目前普遍将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的标志,并作为对比的依据,而忽略了不同国家的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GDP产出结构和国家地理人口基础设施状况等与物流成本相关因素。本文主要是在阅读和归纳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物流成本与产业结构和国家基础设施间的关系进行定量解释,探讨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长期因素是否在统计学意义上与物流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明确的关系。 论文主要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和回归方法,来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与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应用的是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物流成本数据。顺序上首先对数据进行稳定性和协整性检验,然后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最后针对协整性和格兰杰检验结果,对物流成本、三次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与物流成本的回归方程。 论文结论如下:(1)在5%的显著水平上,工业产出占GDP的比例构成了物流成本占GDP比例变化的原因,也就是产业结构会对物流发展产生影响。(2)作为基础设施指标的运输线路总里程在10%的显著水平上,构成了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变化的原因。可以认为基础设施水平的改善,影响物流运营效率,两者构成负相关关系。(3)单位GDP货物周转量与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之间在统计上互为格兰杰原因,服务业产出与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之间在统计上也互为格兰杰原因,根据统计结论无法得出确定性判断,认为可能存在第三方因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物资经验,对电力物资管理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作了探索,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研究。 首先,通过对物资管理过程中的存贮模型研究,从中提炼出短期模型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载体,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我国大多数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还是基于低成本的产业集群,由单个企业技术创新走向集群式技术创
TSP(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旅行商问题)是组合优化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众多现实问题的原形,对其开展深入广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本文在借鉴
共性技术是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普遍应用,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其企业产生深度影响的一类技术,因此应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的研发。论文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