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决胜收官阶段,只有彻底解决好农村贫困问题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确保中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成为重中之重。普惠金融立足于贫困人群等特殊群体,能够有效解决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供需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助力农村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农业保险作为以广大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普惠产品之一,发挥着经济补偿、信用增信和资金融通等重要功能,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稳定器”。因此,基于普惠金融的视角探究农业保险对农村扶贫的影响,在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略背景下对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关于普惠金融和农业保险对贫困减缓的理论已经较为成熟,但鲜有研究在普惠金融体系下研究农业保险与农村扶贫的关系。基于此,以覆盖90%上贫困地区的中西部22省份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我国农村贫困现状、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以及中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及扶贫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其次,搭建普惠金融视角下农业保险对农村减贫的理论机制,并提出相关的研究假设;然后,基于熵值法的权重确定方法分别从渗透度、可获得性、使用效用、承担度和农村金融五个维度,建立了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全面的评价了2010—2017年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最后,利用普惠金融综合评价结果通过普通面板回归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体系下农业保险对农村扶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析期间内,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和农业保险都有利于农村扶贫。具体来看,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存在基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两个门槛值对应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628.55元和6374.11元,并由此将农业保险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区间。农业保险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在这三个区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2015-2017年,中西部地区全部省市均跨越了第二个门槛值,农业保险扶贫的效应显著增强。此外,城镇化水平、农村社会救济、农村医疗水平对农村扶贫均存在正向影响。最后,从中西部地区实际出发,提出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提升农业保险发展质量和拓宽多样化扶贫渠道等相关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