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移定价是当前关联企业在集团内部进行资源转移的重要手段,关联企业通过相互间的材料产品购销、成本费用分摊、资产交易、贷款租赁等方式,改变集团内关联企业的税收资源分布,造成我国或区域应得税收利益的流失。复杂多样的转移定价手段给我国税务机关的反避税操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其非公平性和隐蔽性给投资者和国家造成了巨大影响。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扩大了转移定价税收征管领域的研究工作,针对转移定价避税的反避税措施也越来越完善。但由于我国转移定价的税收立法工作起步较晚,实践经验相对匮乏,导致相关的研究和立法尚欠成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转移定价问题并没有彻底消除,税企双方仍在不断较量中前行。如何应对转移定价避税行为,实施更为有效的反避税策略来提升我国的转移定价方面的反避税工作,进而对转移定价行为进行有效控制,是我国税收管理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进行研究的落脚点和目的所在。首先,本文始终以国内外财税管理的科学思想为指导,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我国的关联企业避税行为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与国际比较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综合借鉴国内外转移定价的研究成果,以我国某代表性的关联企业为切入点,通过该集团各关联方情况、经营状况以及与同行业比较分析来确认该关联企业存在利用转移定价进行避税的可能,进而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来挖掘该关联企业的转移定价避税的具体操作,概述关联企业常用的转移定价手段,并以生动的案例呈现出来。进而探讨转移定价避税行为对我国税收收入、税收征管和经济运行方面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其次,结合国外先进的转移定价税制体系和管理经验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我国在关联企业反避税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转移定价方面的规定和反避税实施两方面的问题:前者表现在税法和会计准则对关联方界定的不统一、关联企业信息披露的不健全及法律层面存在的漏洞等方面;后者表现在反避税的信息系统缺乏、机构设置不健全和反避税人员配备等方面。最后,针对我国关联企业转移定价避税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关联交易,完善税收征管的可行性对策。主要包括统一细化规定、减少漏洞;提高立法层次、制定专门的转移定价方面的反避税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关联企业的信息披露;加强执行力度、完善转移定价调整方法;积极开展预约定价协议和国际合作;加大处罚力度等。以期解决关联企业转移定价方面的问题,为健全我国转移定价税制和构建完整的转移定价反避税体系提供可行性建议,更好的推动我国转移定价的税收征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