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县高小毕业的学历,从湖南湘西极为荒僻的凤凰县走出来的沈从文,在历尽了穷困潦倒的漂泊生涯,经历了许多自以为是的城里人的歧视和鄙夷之后,终以一名小说家的才情,以一幅具有浓郁湘西风情的巨型画卷,赢得了千千万万的读者的喜爱,并在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沈从文在小说、诗歌、散文、文学批评、文物研究等很多方面均有建树,本文主要讨论他在乡土小说创作中的独特魅力。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湘西是一个想像的王国,也是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永恒意象和美好的回忆之一。在这个意义上,沈从文实现了他做一个“地方风景的记录人”的愿望。“不管将来发展成什么局面,湘西旧社会的面貌与声音,恐惧和希望,总算在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中保存了下来。” 他写就的故事,多数发生在故乡的水边:在水上讨生活的剽悍的水手、靠做水手生意谋生的吊脚楼的妓女、带农家女私奔的兵士、开小客店的老板娘、终生漂泊的行脚人……他不仅仅是以湘西为参照座标反衬出都市生活的恶浊,更重要的是,他是把具有秀丽的自然景色,淳朴的乡风民俗和醇厚的人性的湘西作为一种人生形式的象征。他歌之咏之,实际上是在张扬他的理想的人生形式,他希望这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能被现代人所利用,从而达到重塑民族性格的目的。本文首先论述了乡土小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在沈从文之前的创作情况,然后着重从创作动机、内容、审美、文体、影响等方面探讨了沈从文乡土小说的独特性。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以鲁迅为代表,出现了王鲁彦、许杰、王任叔、彭家煌、蹇先艾、台静农等一批描写最下层农民群众的生活,展现农民生存、婚姻、精神、命运的不幸、悲哀和痛苦的作家,并在当时文坛上掀起了“乡土文学”的热潮。而废名、沈从文独辟蹊径,着力描 46<WP=51>写乡村的风俗民情,特别是纯真的人情美,风格清新淡远,形成了另外一种田园牧歌风格。特别是沈从文,他以崇拜的心理去看故乡,总在挖掘美的东西给读者,把湘西作为其灵魂的归属。 湘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楚地“好巫淫祀”的传统以及沈从文作为生活在都市的“乡下人”的特殊身份体验,使他对湘西有着特殊的留恋,因而写出了大量表现湘西民风民俗的作品。湘西所特有的对歌风俗、节日风俗、生活风俗和神巫崇拜在他的笔下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湘西人所特有的率性纯真的性格、仁义忠勇的行为、刚强坚韧的精神和自然热烈的情爱等美好的人生形式也在他那里得到重演。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不仅向世人展示了湘西的风貌,更对湘西优美、健康、自然,又洋溢着勃勃生机的人生形式进行了歌颂。通过对理想中的湘西世界的描绘,表现出他对某种更为健全的民族精神和更为完美的伦理道德的呼唤,以及他对重建民族文化重塑民族精神的渴望和决心。这种特立独行且带有某种边缘性的文化价值选择的意义是远远大于“乡土”、“抒情”、“田园”、“牧歌”的,它体现出沈从文文化观念的“反现代性”。 由于沈从文这个乡下人情感和认识上的矛盾,在他的乡土小说中,他善于捕捉各种不为人觉察的悲哀情绪,把悲和美联系起来,注意刻画人物微秒的心理活动,使作品显露一种“美丽的忧郁”的美学风格。他的田园诗加故事的特色、客观的叙事原则、逆转的叙事结构等文体特点,为中国小说的进一步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这位守旧的“乡下人”在这个意义上又成了货真价实的革新者。他乡下人的视角以及抒情化的手法,对后来的作家作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试图通过对湘西的描写来重建失落的“精神家园”的内涵和浪漫主义的审美风格,被 80 年代的寻根文学得以继承和发展。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乡土小说大师,沈从文以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透视乡土中国,解读乡土文化,流露出爱国之心、忧国之情,其作品因糅进了对人类发展的文明历史、对民族文化的演进进程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而具有了永恒的魅力。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物欲横流的今天, 47<WP=52>在人类灵魂又一次面临无可归依的焦虑、绝望的今天,我们可以从沈从文小说健康优美的人性中,获得一种与现代精神衰落相抗衡的力量,以实现现代人类对精神世界的终极追求,这也正是他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