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著名法籍华裔作家程抱一出生于山东济南,1948年赴法留学,并于1971年加入法国国籍。由于其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他被誉为“中国与西方文化之间永远不疲倦的摆渡人”。受其个人特殊的人生经历的启发,程抱一于1998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具有部分自传色彩的小说《天一言》。小说一经出版便大获成功,程抱一也凭此获得费米娜文学奖。在《天一言》这部小说中,程抱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特殊的人物群体——流亡者。本文共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法籍华裔作家程抱一出生于山东济南,1948年赴法留学,并于1971年加入法国国籍。由于其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他被誉为“中国与西方文化之间永远不疲倦的摆渡人”。受其个人特殊的人生经历的启发,程抱一于1998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具有部分自传色彩的小说《天一言》。小说一经出版便大获成功,程抱一也凭此获得费米娜文学奖。在《天一言》这部小说中,程抱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特殊的人物群体——流亡者。本文共由四个章节构成,旨在分析小说中流亡者的形象。第一章致力于分析程抱一与流亡主题之间的关系,程抱一作为两栖作家,其创作特点深受个人的特殊经历影响。因此,我们通过社会历史背景和其特殊的个人经历来探讨流亡主题在《天一言》中呈现的原因。第二章是对流亡者所经历的双重流亡困境的揭示,流亡者不仅遭受着现实流亡之苦,同时倍受精神流亡的折磨。第三章重点分析流亡者为了摆脱流亡的困境所做出的尝试与努力,流亡者一方面选择自我调节,另一方面又企图依靠他者来获得现实和精神上的安慰,这其实都是流亡者渴望获得身份认同的体现。最后一章涉及的是流亡者悲惨的结局,面对流亡的双重困境,流亡者做出的努力只是杯水车薪。流亡者最终都以悲剧结束自己的流亡人生,他们或疯或死,无法实现回归。通过对小说中流亡者形象的研究,我们将更进一步理解程抱一在追寻身份认同和文学认同时的主要关切点。
其他文献
农业合作化与集体化给中国农村带来的,是从土地所有制到具体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李准“十七年”小说创作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从文学层面回应了农业合作化给农村群众日常生活带来的新的问题——怎样处理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农民身心状态上发生的连锁反应?怎样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怎样更好地构筑社会主义共同体?李准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与尝试性回答,起源于他笔下的“家庭”。《不能走那条路》将制度性的基层政治政策问题带入
对冲是一种风险管理策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的崛起,周边国家普遍面临中国崛起的“不确定性”风险,对冲战略逐渐成为周边国家应对中国崛起的最佳选择,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周边国家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是对冲,尤其是东南亚部分国家被视作对华采取对冲战略的典型案例。缅甸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对华对冲程度和条件相比,其对华对冲的条件并不充分,无法持续对华对冲,陷于对华对冲战略困境之中,呈现弱对冲特征。
政治漫画作为地区或国际社会事件的缩影,在人们文化和观点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翻译时,译者需正确理解并准确译出图文暗含的作者意图,而关联翻译理论聚焦于译者的思维过程以及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解决这一难题。前期运用关联翻译理论进行某类文本的翻译研究居多,但运用其进行政治漫画翻译分析的研究尚未出现。为了更好理解译者在翻译政治漫画时如何完整传达作者的意图,本研究按照政治漫画的三种分类(表
在沙汀的创作历程中,较为公认的一个事实是其1936年从“时代大潮流冲击圈”到“故乡”的写作转变,而四十年代同样发生在故土的另一次写作转变却尚未得到学术界足够有效的关注。事实上,沙汀自1944年开始创作《还乡记》以来便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文学观念与认知方式,并于此遇到了难以解决的实践难题。首先,通观沙汀四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意在展现国统区农村反压迫斗争的长篇小说《还乡记》这一核心文本具有转折性意
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上海、南京等地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为了摧毁作为大后方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的重庆,动摇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日军将重庆设为战略轰炸的主要目标。在艰难的时代背景下,《新华日报》作为唯一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机关报,通过对重庆大轰炸的持续关注和报道,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罪行,展现了重庆军民不畏牺牲,积极投身于防空建设的英勇身姿。本文通过对《新华日报》在重庆大轰炸期
信用是社会交往和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准则,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进展仍然相对缓慢,距离信用社会、信用经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纳税信用制度的完善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延伸,是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助推器。推动纳税信用管理的效率提升,将会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企业发展赋能添力。纳税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将是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如何从税收角度提高纳税信用数据的使用效率,提高税收信
作为巴蜀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李劼人把自我融入到人民之中,融入到一个共同体里,以独特的人文视角和共同性观念彰显了历史事件的空间感。在“大河三部曲”中,他以历史时间为背景,以丰富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为经纬,关注了地域空间下人与城市、人与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作品表现了巴蜀地区的世俗生活,呈现了独特的文学空间叙述特点,形成了极具历史认同感的空间叙事形式。本文采用“空间叙事”理论,从李劼人小说中文学空间
疾病与人的生命价值相挂钩,呈现出一种除却身体层以外更重要的东西,被打上了政治、文化等表征内涵。所以疾病既是由机体运行发生故障所引起的疼痛不适,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新世纪以来,以疾病为主要内容的电影深刻表达了人类的命运和个人生活。因此,笔者借饶晓志导演的三部电影作品,通过电影中呈现出来对疾病、生理性问题的关注,进一步探讨他电影背后对社会和文化的关照,从而探究影像对人乃至社会层面的深层次表
1950年朝鲜半岛爆发内战,美国随即派兵干涉,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土安全。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要求,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援朝鲜。10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指出“为了使全体人民正确地认识当前形势,确立胜利信心,消灭恐美心理,各地应立即展开关于目前时事的宣传运动。”图书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方式,为了响应号召,全国出版部门出版大量抗美援朝主题图书以支持抗美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纪录片已成为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为了一系列国产经典纪录片走出国门,让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跨越语言障碍领略中国文化的内涵,字幕翻译显得尤为重要。《风味人间》2018年播出,在豆瓣斩获了9.1分的高分,随后,You Tube上《一地一味》频道发布了带英文字幕的《风味人间》视频,短短时间内便收获了大批热爱中华文化的外国观众。英译版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俄译版也值得期待。本翻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