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消费方式与身份认同研究——以华北地区M村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gfeng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失地农民群体不断壮大,他们作为重要的消费群体,消费方式的背后隐藏着身份认同。本文在总结、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对消费方式和身份认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华北地区M村失地农民为例,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第一,将消费方式划分为生存消费方式、发展消费方式和享受消费方式三个层次,并从这三方面对失地农民消费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失地农民的消费方式趋近于城市居民,消费中注重品牌,尤其对能够揭示身份的外在物品追求品牌效应。失地农民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超过对个人发展的关注;从对家庭发展的重要因素排序中发现人情往来被列为第一位,可见社会支持网络对失地农民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闲暇消费方面,打牌仍是失地农民主要的消费方式,旅游、上网冲浪等新型消费方式也逐渐走入失地农民的休闲生活。通过访谈,我们可以看到失地农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他们正在通过衣着、汽车、房子、旅游等消费标的争取市民身份。   第二,失地农民通过主动构建,即模仿消费、炫耀消费和文化消费弱化农民身份,但是在被动获得“市民”身份时又出现身份认同混乱。   第三,本文将影响失地农民消费身份认同的因素总结为资源因素、继承因素、示范因素、诱导因素等。资源因素主要包括失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二元制度,其中,二元制度是失地农民身份认同困难的根本原因;继承性因素主要是指失地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农思想”,是影响失地农民认同的制约因素;诱导因素是指广告效应和城市商业氛围:市民和失地农民的周围人群对失地农民的消费方式和身份认同有示范作用。   第四,为了解决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的困难,提出减少约束性资源因素、改变落后的继承因素、理性看待诱导因素、合理对待示范因素等对策。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农药敌匹硫磷和残杀威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对小鼠RAW264.7细胞增殖活性的联合毒作用类型。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通过加权机率单位法计算敌
期刊
学位
1988年依靠瓜菜种子起家,2003年开始涉足玉米种子产业,2006年又与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联手搞粳稻种子开发,大民种业的研发领域不断拓展;良种推广到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和经济体制的转轨,使得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明显提高。可是由于城市居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微信开始成为重要的社交媒介。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实现社会关系网络的维持和拓展。随着媒介技术的开发,在社交功能之外,作为一种多媒体的微信
社会学的诞生虽然不是产生在中国,但社会学的自身发展和平台交流理应在中国。回首社会学在中国的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间既有坎坷也有欣慰。可在眺望世界社会学发展的成果时,我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社交媒体日益成为人们互动的主要平台,尤其是微信强大的功能组合和简单操作,促使不同年龄段的用户乐此不疲的通过微信进行互动和交流。其中的“点赞”功能由
期刊
服务箴言rn只有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顾客的需求,才能真正培养出让顾客满意的员工,从而取得顾客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