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失地农民群体不断壮大,他们作为重要的消费群体,消费方式的背后隐藏着身份认同。本文在总结、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对消费方式和身份认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华北地区M村失地农民为例,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第一,将消费方式划分为生存消费方式、发展消费方式和享受消费方式三个层次,并从这三方面对失地农民消费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失地农民的消费方式趋近于城市居民,消费中注重品牌,尤其对能够揭示身份的外在物品追求品牌效应。失地农民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超过对个人发展的关注;从对家庭发展的重要因素排序中发现人情往来被列为第一位,可见社会支持网络对失地农民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闲暇消费方面,打牌仍是失地农民主要的消费方式,旅游、上网冲浪等新型消费方式也逐渐走入失地农民的休闲生活。通过访谈,我们可以看到失地农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他们正在通过衣着、汽车、房子、旅游等消费标的争取市民身份。
第二,失地农民通过主动构建,即模仿消费、炫耀消费和文化消费弱化农民身份,但是在被动获得“市民”身份时又出现身份认同混乱。
第三,本文将影响失地农民消费身份认同的因素总结为资源因素、继承因素、示范因素、诱导因素等。资源因素主要包括失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二元制度,其中,二元制度是失地农民身份认同困难的根本原因;继承性因素主要是指失地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农思想”,是影响失地农民认同的制约因素;诱导因素是指广告效应和城市商业氛围:市民和失地农民的周围人群对失地农民的消费方式和身份认同有示范作用。
第四,为了解决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的困难,提出减少约束性资源因素、改变落后的继承因素、理性看待诱导因素、合理对待示范因素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