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的根本,是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共同富裕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文章以河北省为例,分析出其城乡教育之间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等诸多差距。城乡教育之所以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因为农村教育太落后。导致农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很多,国家相关制度的不合理和农村教育观念的陈旧是其主要原因。为改变此现状,河北省曾采取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和招聘特岗教师等措施,为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河北省依然还存在一定的城乡教育差距。城乡教育发展失衡使农村孩子失去了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办学条件差、教师待遇低和教师流失严重。农村由于经济落后,当地政府资金缺乏,无力支持教育发展,最终加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们的夙愿,文章借鉴河北省的经验,在最后一部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首先,城乡统筹规划,改革不公平的户籍制度,使城乡学生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受教育过程和受教育结果;改革农村教师工资制度,实现国家财政开支,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制度,把幼儿教育和高中教育纳入农村义务教育中,实现城乡教育起点的公平,并为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可能。其次,制定有利于农村教育发展的新制度。建立城乡教师相互流动制度,实现城乡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建立初、高中教师相互流动制度,实现初、高中教学一体化;建立农村教师培训、交通、住宿、餐饮制度和农村教师子女的补助制度,使优秀的教师扎根于农村教育事业;建立奖惩制度,防止不良习气形成,鼓励和鞭策农村教师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奋斗不息。同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水平。在稳定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进行农村产业调整,努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