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论为外宣翻译(汉译英)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从“目的”出发,依照国外受众的“预期”,译者可以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采取合理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做好语言、文化转化工作。外宣(汉译英)译文质量控制与评估也应从“目的论”出发,遵循“多元准则”,最大限度地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要,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同时又应忠实地传达源语宣传的要旨与目的。本报告以秀山农业材料等翻译为例,围绕外宣目的,从多角度论证翻译质量控制因素,初步探索基于目的的外宣译文质量评价体系。报告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翻译项目介绍,包括项目的背景、意义等,详细交代了秀山农业材料外宣翻译活动的目的,这是本翻译项目的主旨;第二、原作主要内容介绍、原作评价和语言特征等,在该部分本人对原作语言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原文语言特殊性以及语言表达失当;第三、外宣翻译质量控制因素的探讨,引入多元互补翻译评价标准,这部分为本报告的重点部分,在此,本人从多个层次来论证译文质量控制,需要说明的是,本报告主要是从宏观层面探讨翻译质量,对微观层次(如,具体译法)未作细述,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翻译思维;第四、总结在翻译过程中所得到的启发、教训和仍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一些穷经而无所得的命题,本人只能暂且按下,以待来日。